《京沪高速服务区,我看着隔壁车主2分30秒换完电池开走,自己还在充电桩前排队第37分钟,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
服务区充电桩前,我那台车已经杵了快40分钟。仪表盘上显示还剩28%没充满,外面气温零下12度,暖风开到22度车里还是冷飕飕的。眼睛余光瞟到隔壁换电站,一台乐道L60开进去,我点了根烟,抽到一半那车就出来了。掐表看了眼,两分多点。这事儿搁谁身上都会有点想法。
去年提车那会儿,4S店的销售拍着胸脯跟我讲,超充10分钟能跑400公里,比加油还省事。听着挺美,现实给我上了一课。头一个冬天就栽了,排队是常态,充电速度打对折也是常态。最难受的是看着续航往下掉,空调开还是不开,这选择题做得我头疼。
后来有次陪朋友去蔚来店,顺便体验了把换电。车开进去,我在外头抽烟,一根烟还没抽完,朋友已经从换电站出来了。这效率放以前我压根不信,总觉得换电是个噱头。实际接触下来才发现,人家第四代站点单次服务能压到两分半,一天三百多台车轮着来都没问题。16块备用电池随时待命,基本不存在没电池可换的情况。
当然前提是你家附近得有站点。这玩意儿跟便利店似的,覆盖密度直接决定体验好坏。我那哥们儿在市区跑网约车,公司楼下就有换电站,对他来说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小鹏那边搞的800V平台配S4超充桩,宣传说10分钟能补450公里。听起来挺诱人,但你得先找到空闲的桩,还得碰上好天气。零下二十度的时候充电效率会打折扣,虽说比上一代好了不少,跟常温比还是有差距。
腾势Z9 GT那个双枪超充我听说过,两个桩同时充,功率能上480kW。思路挺新鲜,就是不晓得服务区管理员让不让你占两个车位。万一被人怼了,那场面可就尴尬了。
补能这档子事,说穿了就看你怎么用车。市区通勤为主,换电站分布够密,那换电确实省心省力。常年跑长途或者走的路线比较野,快充加增程兴许更靠谱。智己LS7那套增程系统我接触过,纯电跑310公里,加上油箱能跑1400公里。心里有油就踏实,这话搁新能源车上一样适用。
比亚迪夏那个轴距有3045mm,我让朋友坐第三排体验过,腿能伸开,不憋屈。后备箱塞4个28寸的箱子还有余量,带一家老小出门这空间够用。那套CTC技术把电池直接怼到底盘上,重心压低了,高速并线的时候车身更稳当。以前开高个子SUV那种晃悠劲儿基本感觉不到了。
极氪009那个后部防撞梁号称能扛8吨冲击,具体数据我没法实测。但那个电致变色玻璃我试过,按一下就能把车窗调暗,在车里打电话谈事儿确实方便,外头看不清里面。
问界M8的华为ADS我体验过几回,无保护左转那种路况处理得还行,能判断对面车速。不过这种场景我还是更愿意自己动手,辅助归辅助,完全撒手不管心里没底。
小米YU7那套车家互联听着挺科幻,坐车里就能遥控家里的空调和扫地机。实际用下来感觉有点鸡肋。真要提前开空调,掏出手机点两下更直接,没必要对着车机喊半天等它反应。
理想L8那套魔毯悬架给我印象挺深。有次拉了一车人走乡道,路况稀烂,副驾上放的咖啡居然没洒。后来才知道那套系统能提前半秒识别路面起伏,车轮还没压上去悬架就开始调整了。这种功夫用在细节上,开起来能感觉出差别。
5万公里跑下来,我算是摸清了门道。充电还是换电不是关键,关键是哪种方式跟你的用车习惯对得上。市区代步多,换电站覆盖到位,那换电省心。经常跑长途或者路线不固定,快充加增程会更实在。
别被销售那套说辞带偏了,也别看别人买啥自己就跟着买。适合自己的才是对的。那些花里胡哨的配置,能用上当然好,用不上也不耽误开车。车说到底就是个工具,想太多反而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