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厂家老爱说“我们支持OTA”?
其实OTA就是远程升级,跟手机更新系统差不多。只不过这次升级的是汽车。
以前手机一卡,你换一个就行。但车不一样,动辄开几年,所以厂家得不断升级软件,让车越用越好。
尤其是新能源车,OTA几乎是标配。有的品牌甚至吹“每周都能OTA”,听着挺厉害。
但问题也来了——升得勤,不代表升得好。
我搜了一下,光车质网上关于OTA的投诉就有上百页。很多人抱怨:说好的升级变聪明,结果越升越卡。
比如有个车主,今年3月提的新车,7月就赶上一次OTA。升级完发现,车机变慢了,哨兵模式特别费电,画面还模糊。最吓人的是,自适应巡航时不时抽风,明明没车,系统却突然急刹。
你说吓不吓人?
其实大部分车企不会强制升级。像一位小米SU7车主就说,开了四个月才收到一次OTA推送,他可以选择升或不升,心里踏实多了。
毕竟OTA本意是好的。修bug、加功能,提升体验嘛。
可有些厂商为了刷存在感,版本还没测完就急着推送给用户,等于拿车主当“测试员”。
这下,国家出手了。
8月13日,市场监管总局和工信部联合发了个征求意见稿,专门管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OTA。
简单说,以后不能随便升级了。
你想推新版本?行,但必须先备案,关键改动还得公示、审查。要是升级藏着缺陷,还想靠OTA偷偷掩盖?不行,查到算你召回。
监管部门还会盯住那些“月月OTA”的品牌,重点抽查。
这政策不是突然来的。今年2月就有风声了。当时就强调OTA要分类管理:小改动备个案就行;涉及驾驶辅助这类大变化,必须。
影响已经显现。小鹏原本计划3月给MONA车型OTA,结果因为新规延期了。
对车企来说,确实麻烦了点。以前小问题用OTA一补就完事,现在流程一大堆,成本也高了。
但反过来想,这也逼着大家把功夫做在前面。测试更严,质量更稳。
长远未必是坏事。
乘联会的专家崔东树说,短期是有点压力,但能倒逼技术进步。
盘古智库的江瀚也认为,这种规范其实在淘汰劣质玩家,让行业往更安全、更健康的方向走。
以前拼谁升得快,以后得拼谁升得稳。
对认真做产品的车企来说,反而是机会。用户发现你靠谱,自然更愿意买单。
最后:
我觉得,技术进步不能只看速度,更要看责任。车不是手机,一出问题可能就是安全大事。OTA本该是服务用户的工具,不该变成营销噱头或者甩锅手段。当行业从“比谁更新快”转向“比谁更可靠”,才是真正成熟的开始。我们普通人开车,图的就是安心。这份安心,值得被认真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