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断崖式下滑 纯电围剿 车企集体大逃杀
电池技术的突破。充电网络的爆发。政策红利的消失。三股力量绞杀下,增程车的护城河正在崩塌。
🔥 数据崩盘:市场用脚投票
2025年7月,增程车销量同比暴跌11.4%,仅售出10.2万辆。同期纯电车却逆势增长24.5%,市场份额从去年43%飙升至64%。理想汽车作为增程霸主,交付量骤降39.7%,首次跌出新势力前三。问界、零跑等品牌价格战打到骨折——理想L8降价5万,问界M7送保险,依然难阻颓势。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消费者对增程技术信仰的瓦解。
⚡️ 技术碾压:纯电撕碎增程底牌
• 续航焦虑终结:纯电车续航突破700-1000公里,15分钟快充补能300公里。增程车引以为傲的“长途无忧”彻底沦为伪命题。
• 成本塌方: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10万元/吨。宁德时代推出度电成本0.4元的电池,纯电车售价直逼燃油车。
• 基建反杀:全国充电桩突破1000万根。北京五环内公桩密度达34.3根/平方公里,三四线城市私桩普及率74.5%。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已成历史。
增程车主的油箱,成了最沉重的装饰品。
🧩 需求错位:谁还需要增程器?
调研揭穿残酷真相:
•85%增程车主日常用电不足150公里,超65%里程纯电驱动。
•一年烧油不到三箱,却要背着发动机多耗电、多付保养费。
•北方严寒地区更尴尬:低温下增程车续航缩水,油耗反超燃油车,陷入“纯电不够省,燃油不够快”的双重困局。
就像买保险——保费年年交,理赔一次无。
🔀 车企叛逃:双向奔赴的荒诞剧
纯电品牌集体“倒戈”增程:
•小鹏推出鲲鹏增程系统,MONA系列将推15万级增程车。
•蔚来被曝2026年在海外推增程车,主攻中东市场。
增程巨头却疯狂扑向纯电:
•理想MEGA惨败后,仍硬推纯电i8车型。
•零跑砍掉C10增程版,7月纯电销量占比超70%。
所有车企都在逃离自己的舒适区——只因谁都清楚:增程只是过渡,纯电才是终局。
⚖️ 政策绞索:最后一根稻草
• 地方政府削减插混/增程补贴,转向纯电基建。
• 绿牌政策收紧:多城拟将增程车划归蓝牌,剥夺路权优势。
• 固态电池2026年量产:续航1000公里+10分钟快充,宣告增程技术死刑。
当政策与技术的浪潮同时转向,诺基亚式崩塌近在眼前。
💎 残存价值:特定场景的喘息
增程尚未完全消亡,但生存空间正被极致压缩:
•北方极寒地区:-30℃下电池保温技术未突破前,增程仍是无奈之选。
•无桩用户:农村及老旧小区充电难群体。
•全球化出口:兼容生物燃料的增程车,适配中东、欧洲碳关税政策。
但这类小众市场,养不活遍地开花的增程品牌。
⚰️ 终局猜想: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市场已亮出淘汰法则:
1.技术混子型——靠低价增程割韭菜,却无纯电技术储备的品牌(如部分二线新势力)。
2.路径依赖型——死守增程利润奶牛,转型纯电迟缓的巨头(如理想若i8再败,危矣)。
3.定位模糊型——增程/纯电两头押注,但产品同质化严重的跟风者(深蓝、岚图等面临挤压)。
增程车的宿命,早已写在燃油车墓碑的背面。
当纯电续航突破心理阈值。
当充电比加油更方便。
当价格差缩至万元内——
背着油箱的电动车,终将成为时代标本。
这场逃亡赛中,慢一步即是深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