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巴西站前被罚10秒,首台法拉利梦碎卡塔尔?
这事儿说起来真有点憋屈。汉密尔顿在卡塔尔站拼了命地往前顶,跟维斯塔潘掰手腕,跟贝尔曼抢位置,轮胎都快磨穿了,结果呢?一个3号弯的赛道限制,十秒罚时直接砸下来,第三名变成第八名。赛后采访那张脸,真是写满了“我还能说什么”。他话都不想多讲:“开局挺刺激,结局嘛……就这样吧。赛车运动,不就是这样?”听着平静,可谁听不出来那股子无奈。
赛道外侧全是砂石和油渍,一脚油门下去根本不敢踩死,稍微偏一点车就飘。他自己也说了,能安全把车开回来,已经是拼尽全力的结果。可规则就是规则,切弯获利就得罚。问题来了,这种“获利”到底有多严重?回看录像,他确实在3号弯压了白线,但那会儿车已经失控边缘,要是强行收脚,说不定直接打滑退赛。赛事干事可不管这些,摄像头拍到你出界,系统判定你占了便宜,罚单立马到位。这种“一刀切”的判罚,对老将来说太伤了。人家跑了一辈子,啥时候靠切弯捡位置了?可现在,系统说了算,人情味儿没了。
再说那个第一个stint的争议。他跟维斯塔潘缠斗,顺势超过了贝尔曼。可贝尔曼当时位置在前,汉密尔顿被认定是靠切弯获利,所以赛后追加十秒。这操作就更让人摇头了。比赛里那种高压环境,车手根本没空去算自己压了几厘米白线。你让他怎么开?缩手缩脚?那还比个啥。维斯塔潘能在那种情况下贴着边界走,汉密尔顿稍微多出一点就被罚,这尺度拿捏,真让人琢磨不透。
法拉利这台车,汉密尔顿等了多少年?从梅赛德斯出来,多少人等着看他在红色战车上再创辉煌。结果呢?首台还没站上领奖台,先被罚了个底朝天。老车迷都知道,汉密尔顿不是那种靠灰色地带赢比赛的人。他拼的是节奏、是经验、是关键时刻的冷静。可现在这套F1,越来越像在玩电子游戏——摄像头一拍,系统一算,罚单秒出。人车合一的感觉?不存在了。你再快,出界0.5秒,直接十秒起步。
下一站巴西,对汉密尔顿来说是个机会。英特拉格斯那条赛道,他拿过多少次杆位、多少次冠军?车迷都叫他“雨中之王”,一到巴西就跟回家一样。那地方的空气里都飘着他的传说。这次要是能在巴西站上领奖台,不仅能洗掉卡塔尔的憋屈,也能给法拉利一个响亮的回应:老子还没老,还能拼。
赛车这玩意儿,从来不是光靠速度说话。有时候,一个判罚就能改变整个赛季的走向。汉密尔顿这次吃亏,吃在规则太死,也吃在运气太背。但只要他还在车上,只要引擎还在轰鸣,这故事就没完。法拉利的首台领奖台,迟早的事。别忘了,他可是那个从卡丁车一路杀出来的刘易斯。
“我不是为了不犯错而开车,我是为了赢而开车。”——刘易斯·汉密尔顿
资料来源:BBC Sport、Formula1.com、Sky Sports F1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