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起诉自媒体,获两百万赔偿,对方需道歉删文

法务办公室的顶灯照得发白,审判书纸张厚实,桌上只有一支落单的签字笔,还在案件归档的日期下挺着身 —— 这是比亚迪诉自媒体案的最终场景,胜诉声明还没来得及打印,空气里已飘散着几分尘埃落定后的安静。两百多万的赔偿,几页道歉信,删除内容的操作按序进行。此刻,你要说这是正义的审判,不如说是把一宗“流量与事实搏斗”的拉锯战,从键盘背后搬到了法庭桌上,让那些藏在“自媒体测评”里的枕边话,成了要用钱和道歉来结算的明盘。

“假如你是当事人,会不会也想问,网络上的一纸流言,到底能伤人几分?”如果今年你做企业,做品牌,抑或只是在社交媒体上默默刷屏,你大约都读过或听过类似的故事:负面爆料从虚构的车间轴承、夸张的电池故障开篇,夹杂些所谓“内幕”,让每一次上市、每一个新款发布都不得安宁。比亚迪告“龙猪-集车”,表面上是品牌保护,其实更像一场行业自净运动,收拾那些把流量当裁判,把真相丢给算法的自媒体。

把案情捋一捋:比亚迪发现其品牌在若干自媒体账户上被长期描绘为质量不过关、诚信堪忧的企业,内容不仅断章取义,还频繁用“独家猛料”“测评实录”做噱头,时不时还整出些真假难辨的爆料。看起来像是为消费者发声,实则夹带私货,甚至恶意造谣。这类内容的杀伤力,往往不是“是否属实”,而是“能不能让人信”。受众一多,口碑一塌,真伪都缥缈得很。

比亚迪终于选择了法律而不是公关。诉讼落地,证据链搭好:网页截屏、数据备份、定向流量分析,连内容分发端都给梳理明了。法院用司法程序把这些数字垃圾翻译成了法律责任,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并支付维权成本。两审判决,强制执行——一场互联网纠纷,变成了有数有据有判决的现实,对方不得不认,嘴硬也没用。

从专业角度看,这案子不算“新鲜”,却很有代表性。网络作为舆论平台固然是开放的,但不是谁都能乱说一通的“自由王国”。自媒体享有言论自由,但法律只给言论划一条界线。谁把主观臆测、诽谤侮辱当成噱头,谁就得为企业名誉、市场信誉买单。你可以批判,可以质疑,但不能编造。

更微妙的是,这次判赔金额直接扣除了赔礼与删文之外的“合理维权费用”。说白了,法院不光要让你认错,还要让你为对方请律师、去公证、存证的每一分钱负责。这种我们办案时常叫“全链条维权”——一种让侵权者“肉疼”的办法,也是司法对网络乱象的说话方式。

说到这里,不妨补一刀现实:最近两年,自媒体圈里“流量黑产”成了灰色地带,造谣、洗稿、变现配套成熟。大部分所谓的“车评博主”,评的不是产品,炒的是情绪,论的是商业利益。事情闹大了,平台下架,流量归零,但账号背后的人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平台治理和司法判决像是永远在追逐这些“新型流量狩猎者”。作为老法务,见得多了,我有时怀疑,这世界最流行的不是真实内容,而是怎样在法不责众的边界外温柔地薅一把羊毛。

比亚迪起诉自媒体,获两百万赔偿,对方需道歉删文-有驾
比亚迪起诉自媒体,获两百万赔偿,对方需道歉删文-有驾

此次比亚迪案结出的200万赔偿,不仅是企业的一场胜利,也成了自媒体圈集体哀悼的“警钟”。行业里议论的重点其实已不是车企好坏,而是流量与底线的拉扯。真相很贵,造谣很廉价。等到法槌落地,误伤的未必只有被告一个。

客观地讲,企业想赢这种案子,靠侦查与公关远远不够,关键在于维权意志和举证能力。舆情监控、取证、合同、公证、司法鉴定,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案子都“玩完”。那些习惯“务虚”的企业走到这一步还顺利,很大程度上是把每一个操作都当成了证据收集——工作量大得足够劝退部分想“和稀泥”了事的人。

比亚迪起诉自媒体,获两百万赔偿,对方需道歉删文-有驾

对自媒体圈来说,这事就是一记“流量红灯”:你可以批评,可以讨伐,但如果没有扎实的事实依据当底座,连大公司都能让你赔掉房产。一场舆论风暴背后,其实是内容创作的专业化、法律化趋势。以后谁还敢把爆料当生意,得仔细算算后帐。如果你问“龙猪-集车”后悔么?道歉信里写的是后悔,我更怀疑后悔的是钱和账号。毕竟企业品牌损失能量化,但网络舆情的无形成本,远不是一纸法律判决就能消化干净的。

有点讽刺的是,司法说话总是晚于网络速度。等你把证据链收集完、胜诉声明拟好、判决款项执行完,知乎、小红书上早就有新鲜瓜在等着群众分食了。或许我们的职业意义就是反复收拾这些“信息垃圾”,好比循环修补老楼裂缝——补好了,没人看见;补不齐,大家都在吐槽。

比亚迪起诉自媒体,获两百万赔偿,对方需道歉删文-有驾

比亚迪这场胜诉,当然不是终局。自媒体圈会变,企业公关会变,互联网生态更会变。法律能制衡舆论,但不能遏制每一个人的表达欲望,不管你是键盘侠还是业内专家。我们能做的,就是提醒自己,别被流量当做唯一的判断标准。至于未来,谁能保证每一场网络纠纷都能用法律结算?谁又能断定,舆论场一定不会再大闹一场?

这个案子办完,不禁要问:在信息爆炸、情绪流动、利益交错的网络时代,法律的力量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你会相信舆情背后的真相,还是跟着流量起舞?你怎么看,或者你会怎么做?

大约,这才是我们每个人该留意的证据。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