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汽车圈里,最近出现了一件让人顿时瞠目结舌的事:曾在产业链中叱咤风云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如今纷纷排队跟中国企业签字盖章,乖乖地接受新的供应协议。
与此同时,被荷兰政府硬生生接管的安世半导体总部,反倒被这些汽车公司全然漠视,成了名存实亡的空壳子。
那么,欧洲的汽车厂家为何会采取这种做法呢?接下来,标叔就带大家一块儿了解一下到底都出了啥事儿!
荷兰“明抢”安世
今年九月三十日,荷兰经济部长忽然拿出一份1952年的老法律——《货物供应法》,打着“国家安全”以及“防止技术外流”的旗号,宣布冻结了中资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的所有资产。
不仅如此,他们还强制把安世99%的股权交给第三方托管,直接罢免了中国籍CEO张学政,一套操作下来,完全没把闻泰科技这个100%控股的股东放在眼里。
荷兰政府推辞的理由听起来挺那么回事的,说什么担心中国母公司会“偷走”安世的知识产权,也害怕欧洲研发中心会被“掏空”,甚至还说闻泰可能会把生产线搬回中国,裁掉欧洲的员工。
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些都只是空穴来风,没有什么根据。
作为全资控股的母公司,闻泰科技在集团内部调动技术和生产资源,实际上就是个很常见的商业操作,可在荷兰人听来,却变成了“犯罪行为”。
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荷兰的操作几乎跟美国的政策是同步进行的。
9月29日,美国刚刚推出了针对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穿透性规则”,把安世列入了监管名单,紧接着第二天,荷兰就毫不犹豫地跟进行动了。
行家都知道,这根本不是说要“保卫欧洲技术”,而是荷兰跟在美国屁股后头,把安世当成了对付中国科技的“牺牲品”。
荷兰当局大概觉得,把安世总部拿下来,就等于掌控了全球汽车芯片的核心,能坐享渔利。
他们完全没想到,自己抢来的根本不是金子,而是个烫手的山芋。
这边荷兰还在为“接管搞定”而得意洋洋呢,那边安世中国已经动作飞快,12个小时不到就把荷兰总部发来的技术封锁解开了。
三招定规矩,欧洲车企不得不“认怂”
真正慌乱不已的,还是那些依赖安世芯片的欧洲汽车厂商。
安世半导体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芯片制造商之一,一年下来能出货多达500亿颗芯片,整个全球也没哪个厂能跟它匹敌,替代的产能简直是没有第二个。
我们平时开的大众、宝马、奔驰这些车,甚至不少日韩品牌在欧洲的工厂里用的芯片,也都依赖安世的产品。
一辆现代车上得装上千颗芯片,要是真没芯片,生产线就得嘎然而止。
荷兰冻结安世的资产以后,安世中国很快就通知欧洲车企了:之前跟荷兰总部签的合同都作废,要想继续拿芯片,就得遵守中国这边的规则。
这么一来,欧洲那些车企真是完全乱了套。
大众汽车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工厂里,专门生产“高尔夫”那个明星车型,由于芯片短缺,只能被迫停产、关门。
宝马和奔驰的芯片库存越用越少,法国和美国的车企在欧洲的工厂也都快扛不住,随时可能停工。
有数据表明,欧洲车企每个月因为芯片断货要亏掉200亿欧元,这个数字可是远远超过荷兰被冻结的安世资产数额。
眼瞧着损失越来越多,欧洲车企都按捺不住了,纷纷主动上门找安世中国,希望能谈个合作。
而如今被荷兰接管的安世总部,基本上变成了摆设——没有中国工厂的产能支撑,荷兰总部掌握的专利和技术根本搞不出来实际效果,车企们自然也就不再把它放在眼里。
其实安世中国出的新规也没啥复杂的,每一条都直击要害,欧洲车企都不得不佩服。
第一条呢,就是要重新签合同,之前跟荷兰总部签的那些协议都作废了,以后只承认安世中国的印章。
这一下,本来该到荷兰总部的利润彻底没了,荷兰那边拼来的总部变成了个空有名头的空壳子。
第二点倒是真正关键的,以后买芯片的事儿只收人民币,美元、欧元那俩都不行。
以前全世界买芯片基本都用美元结账,美国就靠这个掌控了资金的“闸门”,一有事就对别国的企业“卡脖子”。
安世中国这一招,不光避开了荷兰和美国可能的金融封锁,还让人民币在重要产业链中变得“硬通货”。
欧洲的汽车厂家要是想搞定芯片,得先把欧元换成人民币,这实际上是在国际贸易中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助推了一把”。
第三个规则嘛,就是以国内市场为优先,发给欧洲车企的货量和时间,都得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来安排。
就像去火爆的餐厅吃饭,VIP客户能先坐到位置,普通顾客只得耐心排队等候。
欧洲的车厂虽然觉得这些条件挺“霸道”的,但别无选择——除了安世中国外,没有哪家能提供这么大规模的产能。要是不签协议,工厂就只能一直处于停工状态,损失只会越来越严重。
德国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商的采购总监直言,为了赶快拿到芯片,这些条件都能接受,要再拖下去,工厂就真扛不住了。
没多久,像大众、宝马这些欧洲的大牌汽车公司,都开始陆续和安世中国签新的协议啦。
面对生存压力,那些所谓的“规则”、面子,以及荷兰总部的存在,基本上都没啥意义啦。
产业链变局
欧洲的车企之所以会摆出这么“乖巧”的模样,根本原因就在于安世中国掌握着别人难以取代的产能资源。
可能很多人都没搞清楚,芯片的生产可挺复杂的,主要分成设计、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这三大步骤。
晶圆制造可算是高端技术活,而封装测试则是把晶圆组装成最终成品的阶段,这一步需要大量的产能,而且得严把成本关,真是个“苦差事”,干起来挺累的。
以前,欧美公司为了追逐高利润,把那种感觉“不挣钱”的封测环节全都转移到亚洲去了,自己只抓设计和制造的主要技术,以为这样就能一直把握主动权。
谁知道呢,这个他们嫌弃的“辛苦事”,反倒成了中国的杀手锏,最终变成了他们手里的宝贝。
安世半导体的晶圆厂是在欧洲,但大部分封测的产能还是集中在中国东莞那边。
也就是说,芯片能不能顺利出货,送到车企手里,最关键的那一关,还是得看中国这边的控制。
实际上,不光是安世,整个欧洲的芯片大厂都少不了亚洲的封测工厂帮忙。
德国的英飞凌、意法半导体这两家巨头,最大的封测工厂基本都在马来西亚或者深圳那块;至于美国的德州仪器、英特尔,也都在中国成都开发了规模超大的封测基地。
荷兰政府突然介入接管安世总部,完全没顾及到这条全球分工链的核心——他们能夺走设计和制造的“牌子”,可是拿不走中国掌控的封测产能。
除了东莞的工厂以外,安世在上海临港的12英寸产线也在不断增加产能,这些实实在在的生产能力,让中国在全球汽车芯片市场里面稳坐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这次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技术被封锁时,只要有完善的产业链、强大的产能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所谓的“技术霸权”其实根本经不起考验。
当欧洲汽车厂商不得不用人民币去采购芯片时,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渐攀升。
往后,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纳这种“本币结算”的做法,少贴美元的标签,全球贸易的资金格局或许也会因此发生一些变化。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