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丰田新一代汉兰达赛那搭增程动力,车机与华为合作开发

现在丰田的4S店销售们可能要重新背话术了。

就在上周的科技日上,广汽丰田突然甩出一手王炸——汉兰达和赛那这两款老牌燃油车居然要出增程版了!

广汽丰田新一代汉兰达赛那搭增程动力,车机与华为合作开发-有驾

更让人意外的是,车机系统直接换上了华为的鸿蒙系统。

这操作就像给寿司店里突然端出麻辣火锅,违和中带着几分真香预警。

记得去年丰田章男还在说电动车不是未来,转眼自家孩子就玩起了增程动力。

这套系统说白了就是给发动机装上充电宝,平时用电跑,没电了烧油发电。

实测数据显示,快充半小时能跑150公里,配合燃油发电,综合续航直接干到1000公里以上。

不过最让人好奇的是,那个坚持混动路线的丰田,怎么突然对增程技术真香了?

业内人士透露,这背后藏着丰田实验室憋了十年的固态电池技术,据说能量密度比普通电池高出三成。

车机系统的变化更让人大跌眼镜。

以前丰田那套系统卡得就像老年机,现在换上鸿蒙5.0之后,操作流畅得就像新买的旗舰手机。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测试工程师演示时,从导航切换到音乐APP,加载速度比销售顾问介绍功能说得还快。

广汽丰田新一代汉兰达赛那搭增程动力,车机与华为合作开发-有驾

更绝的是华为那套DriveONE电机,效率直接提升15%,这数据让隔壁展厅的某德系品牌销售直挠头。

要说最魔幻的还得是生态联动。

你能想象在汉兰达里喊一声"小爱同学",家里的小米扫地机器人就开始干活了吗?这波操作把日系车的保守形象彻底颠覆了。有车主开玩笑说,以后开车回家,空调、灯光、热水器自动开启,这才是真正的"懒人福音"。不过也有网友吐槽,万一开车时不小心喊错指令,回家发现电饭煲煮了一锅生米就尴尬了。

自动驾驶方面丰田这次也玩真的。和国内企业Momenta合作的系统,居然能记住100个停车位。销售顾问现场演示时,车子自己找到车位停进去的熟练程度,让考了三次科目二的小编看得直咽口水。ETC功能更绝,距离收费站还有200米就自动完成识别缴费,再也不用摇下车窗伸手够机器了。

看着这些变化,不禁让人想起十年前丰田4S店最常说的"开不坏的丰田"。现在这话可能要改成"玩不坏的丰田"了。不过话说回来,当传统车企都开始玩智能生态,那些造车新势力们是不是该紧张了?毕竟论造车功底,这些老牌厂商可都是练了几十年的内家功夫。

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这次合作华为提供的不仅是车机系统,还有电机电控整套解决方案。要知道以前这类核心部件,日系车厂都是关起门来自己搞。现在开放合作,说明市场真的变天了。就像手机行业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变,汽车行业也在经历类似的革命。

据内部消息透露,广汽丰田的工程师们为了适配鸿蒙系统,连续加班三个月重写底层代码。这种拼劲放在以前简直不敢想,毕竟日企出了名的流程慢。看来面对电动化浪潮,再保守的企业也得学会跑步前进。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担心,这种快速转型会不会影响品控,毕竟丰田最值钱的就是可靠性这块金字招牌。

最近去4S店看车的消费者应该能感觉到,销售的话术完全变了样。以前重点讲发动机变速箱,现在张口闭口都是智能互联、自动驾驶。有个看车的大叔感慨,现在买辆车得先搞懂智能手机怎么用,这世道变得真快。不过对于年轻人来说,这些功能倒是正中下怀,毕竟谁不想自己的爱车能跟智能家居联动呢?

有意思的是,这次转型还带火了一个冷门配置——车载220V电源接口。以前这功能也就自驾游爱好者在意,现在配合增程系统,直接变成移动电站。有车主开玩笑说,以后出门露营,汉兰达就是个大号充电宝,煮火锅、看电影全搞定。这种使用场景,恐怕连设计师当初都没想到。

说到价格,虽然具体数字还没公布,但参考现有车型的定价策略,增程版估计要比燃油版贵个两三万。这笔账怎么算?按现在的油价,跑10万公里差不多能省出这个差价。不过买这车的人,谁真是为了省油钱?还不是图个新鲜体验。就像手机从按键机换智能机,贵是贵点,但用过了就回不去了。

广汽丰田新一代汉兰达赛那搭增程动力,车机与华为合作开发-有驾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丰田研发中心的停车场里,停着各种品牌的电动车。看来这次转型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其实仔细想想,丰田在混动领域积累了二十多年,转型增程确实比直接做纯电更顺理成章。这就好比会做寿司的师傅改行做寿司火锅,总比改行做川菜容易些。

展厅里发生的一幕特别有意思:一位老车主围着新车转了好几圈,最后指着车标问销售:"这真是丰田?"确实,从里到外都透着陌生感。但转念一想,连诺基亚都能做安卓机,丰田用鸿蒙系统又有什么奇怪?时代在变,适者生存,这个道理在哪个行业都适用。

有消息说,广汽丰田正在和更多国内科技公司接触,准备把车载生态做得更开放。这种转变让人想起智能手机的安卓生态,谁接入的应用多,谁就更受欢迎。看来汽车行业,一场关于生态的军备竞赛已经悄然开始。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竞争绝对是好事,毕竟谁不想自己的爱车功能越多越好?

看着展厅里那些对着大屏指指点点的看车人,突然意识到汽车的角色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了移动的智能终端。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是使用习惯的改变,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革新。就像十年前我们无法想象出门不带钱包,十年后可能也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开车还要自己踩油门。

最近有个段子在车友群里流传:以后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老司机,就看他等红灯时是在玩手机还是在调空调。虽然是个梗,但确实反映了汽车智能化带来的改变。当车子越来越像电子产品,传统的驾驶乐趣会不会消失?这个问题可能就像当年自动挡取代手动挡一样,时间会给出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转型背后还有更深层的产业逻辑。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链的成熟,跨国车企想要保持竞争力,本土化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就像手机行业的苹果和富士康,汽车行业也在形成新的分工体系。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是产品升级,更是一场产业链的重构。

展厅里的销售小哥说,最近来看车的年轻人明显多了,很多人进门就问"这车能连华为手机吗"。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正在倒逼车企快速转型。毕竟在当下市场,谁跟不上节奏,谁就可能被淘汰。就像当年的手机市场,功能机做得再好,也挡不住智能机的浪潮。

试驾过新车的媒体人透露,那套增程系统在电量充足时,静谧性确实惊艳。但电量低了之后,发动机介入时的动静还是能感觉到。这就像混动车型的通病,技术再进步也难做到十全十美。不过对于大多数城市通勤来说,纯电模式已经够用,偶尔跑长途烧点油也无伤大雅。

业内专家分析,丰田这波操作看似激进,实则稳妥。相比直接转型纯电,增程路线既能享受新能源政策红利,又不用完全放弃燃油车积累。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在当下市场环境下确实更保险。毕竟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敢当纯电车的"小白鼠",但增程车就没这个顾虑。

最近有网友拍到测试车在吐鲁番做高温测试,车身上贴着"华为inside"的贴纸。这个细节很有意思,说明双方合作已经深入到研发层面。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未来汽车也会像电脑一样,出现"英特尔inside"式的品牌联名。这种跨界融合,正在模糊传统行业的边界。

销售顾问私下透露,很多来看车的客户最关心两个问题:电池寿命和保值率。这也难怪,毕竟新能源车这两项一直是硬伤。不过丰田这次学聪明了,直接给出电池终身质保承诺。至于保值率,就得看市场买不买账了。但话说回来,现在买电子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