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比亚迪,扶持老国企:济南交完几十亿学费,终于想明白了

这事儿,本质来看,是一场关于“结婚”与“过日子”的祛魅教育。主角是一方水土的地方国资,对象则是那些名满天下的产业巨头。你看济南国资跟比亚迪半导体这档子事,就像极了咱们身边一个经典故事:一个家底还算殷实的本地姑娘,当年风风光光地嫁给了外来的“高富帅”,本以为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结果没过两年,发现这日子过得跟当初想的不太一样,最后合计合计,还是和平分手,把希望重新寄托在知根知底的本地“老实人”身上。

抛弃比亚迪,扶持老国企:济南交完几十亿学费,终于想明白了-有驾

这出戏码,你要是只看个表面,无非就是一笔股权转让,一个商业合作的正常调整。但你要是把镜头拉远,会发现这根本不是济南一家的独角戏,而是过去几年,在咱们这片土地上,无数个城市都在上演的“产业相亲”大型真人秀。每个城市都像个焦虑的老母亲,看着隔壁老王家因为闺女嫁给了互联网新贵、新能源大佬,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自己心里就急得不行。于是乎,揣着几十上百亿的嫁妆,乌泱泱地冲进相亲市场,眼睛里只有一个标准:谁最红,谁最靓,谁最有“人设”。

前几年最靓的仔是谁?新能源车。于是乎,全国各地都在“造车”,甭管你有没有基础,先拉个PPT,搞个签约仪式,几十家媒体簇拥着,领导笑得合不拢嘴,仿佛千亿产业集群明天就能拔地而起。再后来,风口轮到了半导体。好家伙,这可比造车还拉风,直接对标国家战略,号称“工业粮食”。于是,又一轮“大炼芯片”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各地成立的产业基金,动辄百亿千亿,目标明确,就是要投出几个中国的“英特尔”、“台积电”。

这种“风口崇拜”下的招商引资,像极了一场草台班子搭起来的选秀。大家比的不是谁的产业基础更扎实,谁的科研转化能力更强,而是谁更能豁得出去给政策,谁更能把“明星企业”的LOGO挂在自家开发区的门楼上。比亚迪这种自带光环的巨头,自然是各地争抢的“金龟婿”。济南当年能把它请过来,搞个全产业链合作,在当时来看,那绝对是脸上贴金的大喜事。双方坐下来,画了一张无比美好的蓝图:建厂、投产、爬坡、开拓市场,尤其是那个“开拓第三方客户”的承诺,听上去简直就是一台永动机,既能满足巨头自身的产业链需求,又能孵化出一个独立的市场化主体,带动地方经济飞天。

抛弃比亚迪,扶持老国企:济南交完几十亿学费,终于想明白了-有驾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最喜欢干的事就是给你一记耳光。巨头有巨头的算盘,地方有地方的期望,这俩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对于比亚迪这样的全国性、甚至全球性企业来说,它在全国布局,就像下棋。济南这个厂,只是它棋盘上的一个子,可能主要任务是保障自家汽车的供应,或者是在特定技术路线上做个备份。它的资源调配、车型分配,都要服从集团的整体战略。说白了,你济南的这个“儿子”,首先得姓“比”,其次才可能考虑姓“济”。而地方国资的期望呢?是希望这个“儿子”能快快长大,在本地开枝散叶,不仅自己能挣钱,还能带着一帮兄弟(本地配套企业)一起致富,最好再给老家纳税,解决就业,长脸面。

你看,这矛盾不就来了吗?当市场好的时候,大家你好我好;一旦下游需求放缓,或者巨头内部战略调整,这种“联姻”的脆弱性就暴露无遗了。业绩不及预期,亏损扩大,当初画的“第三方客户”的大饼,也变成了墙上的画。这时候再回头看,地方国资的角色就很尴尬了,像个小股东,话语权不大,看着几十亿的资产趴在那里,心里能不打鼓吗?所以,与其这么干耗着,不如趁着还有个好价钱,把股权转让出去,拿回现金,这叫及时止损,也叫“战略转进”。

更有意思的是,从“金龟婿”身上撤回来的目光和资金,投向了谁?投向了那个土生土长、名字听上去甚至有点“土”的老国企——晶恒电子。这家企业,前身是1958年的济南半导体元件实验所,这资历,比很多搞产业基金的年轻人的爹妈年纪都大。这种企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那些追逐风口的资本眼里,可能就是“传统”、“落后”、“体制僵化”的代名词。但它牛就牛在,活得久。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里,它自己搞研发,搞生产,从芯片到器件,居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在军工这种硬核领域站稳了脚跟。

这种从追逐“明星”到回归“土著”的转变,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现代版“洋务运动”反思录。晚清那会儿,李鸿章们觉得,咱们打不过洋人,就是因为船不坚、炮不利。怎么办?买!买德国的克虏伯大炮,买英国的铁甲舰。于是乎,北洋水师看起来威风凛凛,亚洲第一。结果甲午一战,被打得稀里哗啦。为什么?因为你只学了人家的“器物”,没学人家的“制度”,更没有真正内化成自己的能力。你买来的军舰,连炮弹都配不齐,水兵还在甲板上晾衣服,这仗怎么打?今天的产业投资也是一个道理。你请来了比亚迪,引进了某某巨头,就像买来了铁甲舰,看起来很唬人。但如果本地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储备、没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生态、没有真正市场化的管理机制,那这个“铁甲舰”就只是个摆设,甚至是个吞金兽。

抛弃比亚迪,扶持老国企:济南交完几十亿学费,终于想明白了-有驾

所以,济南国资的这一退一进,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失败,反而是一种成熟。它标志着地方政府在交了无数“学费”之后,终于开始祛魅了。大家开始明白,产业升级不是请客吃饭,不是靠一两次拉风的签约仪式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极其痛苦、缓慢、需要“结硬寨、打呆仗”的过程。扶持晶恒电子这样的本地老牌企业搞混改,引入国家级的产业基金,这套组合拳,虽然没有“牵手比亚迪”那么有新闻噱头,但逻辑上要硬得多。这是在给自己的“亲儿子”输血,让他去市场上跟人真刀真枪地干,赢了,是自己的;输了,也知道输在哪儿。这叫投资未来,而不是购买光环。

抛弃比亚迪,扶持老国企:济南交完几十亿学费,终于想明白了-有驾

这个逻辑,可以放大到所有正在进行产业转型的城市。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你引进了多少家500强,而是你的土地上,能不能长出自己的500强。这需要什么?需要耐心,需要平常心,需要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战略定力。需要去尊重那些在实验室里坐冷板凳的教授,去扶持那些在厂房里满身油污的工程师,而不是天天盯着隔壁谁家又融了多少钱。

抛弃比亚迪,扶持老国企:济南交完几十亿学费,终于想明白了-有驾

说到底,咱们这些凑热闹的,能看懂的也就是个财报,看不懂的是人心向背和历史进程,凑合看吧,毕竟明天还得搬砖。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