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吧,荷兰竟然大动干戈,强行抢走了中资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事情的影响还在不断扩大,引发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欧洲的汽车产业都快陷入停产的境地,日本的汽车产业也有可能面临停工。眼看着这一幕,中国反倒成了最大赢家,有助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海外市场。
咱们来梳理一下这个事儿。荷兰这次硬抢安世半导体,想的还挺天真,呵呵。最开始就站队美国,拍了拍美国的马屁,然后呢,荷兰也顺势获得了全球领先的分立和功率芯片IDM龙头企业,以及全球汽车半导体行业的领头羊。
可是,荷兰这次还是低估了咱们中国的反应。人在天真,觉得自己把你抢走了,怎还能反抗?中国第一招就来了,直接禁止安世的中国产品出口。安世在德国和英国都有晶圆厂,组装和测试方面呢,总共有三家工厂,分布在中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其中,位于广东东莞的工厂,是最大的封测厂,占了全球安世半导体封装任务的80%左右,也就是说,安世中国几乎掌控了80%的产能。
而且,荷兰安世要比中国安世更难受的原因,是他的晶圆厂实际上价值不大。因为安世的产品线涵盖双极晶体管、二极管、ESD保护、TVS、信号调节、MOSFET、GaN FETs,以及模拟和逻辑IC、IGBT,这些都是成熟工艺制造的芯片,没有啥特别先进的技术含量。
安世的晶圆厂主要是几十到上百纳米的技术,在中国的产能已经算是比较落后的了,就算荷兰把安世的晶圆厂卖出去,也没人愿意收。真正有价值的是封装测试厂,为什么闻泰接手安世后,能实现扭亏为盈,原因就在于它掌握了全球领先的封测厂技术。
这也是为什么在安世中国宣布和荷兰安世划清界限,成立独立单位之后,立马就能恢复对供应商的供货了。因为在中国,要找一个替代的晶圆厂那简直轻而易举,而想在荷兰找到一个能替代的封测厂,难度就大多了。
而且,安世的产品大都采用先进工艺,对中国来说本来就不算技术难题。最开始,中国收购安世,主要也是看中了它的品牌优势,想借此打入欧洲以及其他海外市场。
所以,荷兰现在等于拿了个空壳子,还得忍受每天停摆带来的损失。
咱们刚说过,欧洲和日本的汽车产业正面临停摆危机。而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车规芯片的领头羊,在功率半导体排行榜上稳占前三名。它在小信号 MOSFET、二极管和 ESD 保护器件这些细分领域一向占据全球第一的位置,车规级 Power MOSFET 也牢牢站稳全球第二。说到底,这些产品早就和博世、大陆集团等欧洲顶级 Tier1 供应商紧密合作。在大众、宝马、奔驰的电子控制系统中,很大一部分芯片都来自安世。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早就提醒过了,他们的成员企业芯片库存顶多只能撑几周,想找个新的备用供应商还得花上半年时间去认证。业内估计,如果芯片断供继续下去,欧洲汽车行业可能会遭受高达200亿欧元的亏损,还有10万个岗位也挺不住了。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可不是吓唬人,车辆用芯片的替代绝非简单换个品牌那么回事儿,从样品测试到台架调试,再到整车适配的全部认证过程,少说也得六到八个月。就算临时找英飞凌或者意法半导体来救火,那段时间的缺口依旧无法弥补。
要知道,汽车产业在德国的GDP里占了6%,任何一点动静都直接牵扯到欧洲最大经济体的神经。停产之后,连锁反应会沿着产业链一路传导到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和下游的服务行业。更让人头疼的是,想复工挺难的,欧洲汽车行业停工一星期,光是供应链的重新启动、人员的调配和设备的调试,至少得花上三个月才能恢复正常运转。这还不算订单流失带来的那些隐藏的损失。
日本车企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像丰田、本田、日产的混动车型里,安世芯片的比例也挺高的。丰田九州工厂和本田琦玉工厂已经开始准备减产,避免库存积压。日本的汽车制造供应链和欧洲关系很紧密,原本想着从欧洲调点库存,但结果发现欧洲同行自己都捉襟见肘,根本调不到货。
作为全球主要的汽车生产大国,这种供需不平衡正好给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带来了绝佳的机会。到2024年,欧盟纯电动车的进口中,有一半左右都来自中国,这个底蕴可是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目前,欧洲本土的汽车厂商产能都在缩减,而比亚迪、蔚来等中国车企则在加快推进车型认证的步伐。比亚迪汉 EV、海豹这些车型凭借自主研发的刀片电池和自主芯片供应链,能够迅速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相比之下,欧洲品牌还在进行芯片替代的认证流程,而中国车企已经实现了稳定交付,产能的稳定性在市场空白期可说是最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从这个角度看,荷兰这次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要面对订单无法交付带来的违约金,还让安世荷兰想要扛起一块“烫手山芋”,让荷兰向中国认错。不过,白人那一份傲气,硬是让他们没办法低头认输。中国方面态度很明确,不会撤销禁令,也不打算谈判,因为荷兰明目张胆抢夺安世半导体,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行为。荷兰必须要取消对安世半导体的所有限制,这事儿没啥好谈的。
反过来看,安世中国虽然在短期内受到些影响,但从长远角度说,这反倒有助于保持正常运作,而且安世这事儿,还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想到这里,荷兰大概会气得直跳脚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