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5年的途锐2.0T,辽宁车况细聊与养护琐事
前几天在鞍山一个二手车行里瞅见一辆黑色的途锐,2019款的2.0TSI锐翼版,国五排放。销售小伙子拍着车门说,这台新车当年落地价六十七万多,现在只要二十出头。我蹲下看了眼轮胎花纹,还挺深,就是刹车盘边缘有点锈——正常,这么多年风吹雨打的。
这台是19年11月上的牌,到现在跑了整整10万公里。黑漆面保养得还算细致,在阳光底下还能照出人影儿来,就是后保险杠右角有一处轻微蹭痕,不仔细看真发现不了。内饰用的是深色真皮座椅,有些地方已经起了褶,中控屏周围能看到指甲划出来的小道道,但功能都好使,我试着调了一下空调和座椅通风,都没问题。
配置方面,小伙子念叨了一串,我记住几个平时用得上的:全速自适应巡航、手机无线充电、前排通风,还有第二排电动调节——这个我是真没想到,一般都是豪华大七座才配这种玩意儿。他还补充说安全气囊一共有8个,主动安全系统像疲劳提示、偏离预警这些都有。我插嘴问他“那夜视系统有没有?”他说这台没有,不过原厂预留接口,有心折腾的话可以加装,但价格不便宜。
动力是2.0T涡轮增压配8AT,全时四驱。我以前开过朋友的一辆同款去丹东爬坡,那变速箱换挡顺溜得很,下坡的时候发动机制动介入也自然,不会让你一直踩刹车发热。当时我们还载满人加行李,从凤城到宽甸一路山路,它一点都不费劲。不过话说回来,全时四驱冬天在雪地特别稳,可油耗嘛……老刘(修理厂师傅)总爱摇头,“德系四驱就是这样,你想省油?那就别买它。”
空间上2894mm轴距坐起来确实宽敞,我特意躺进后备厢试过,把后排按40:20:40比例放倒之后,可以直接伸直腿睡觉,而且容积能从810升扩到1800升,对喜欢自驾露营的人来说很友好。有个群友提过,他带家人去呼伦贝尔草原,就直接把帐篷铺在里面睡,比外面暖和多了,还防蚊虫。
市场行情我查了一下,同年份同配置普遍卖23-27万之间,这台挂20.58万,说白了就是比平均低两三万。一方面可能因为跑得多,一方面也是店里急着走量。但保值率还是高于不少同级SUV,据说隔壁市有人去年买的2018款,今年卖掉只亏不到3万块钱。不过10万公里毕竟不算少,用起来难免要考虑悬架胶套老化、涡轮渗油之类的问题,尤其是在东北这种冬季冷启动频繁的环境,更考验保养习惯。
用车成本嘛,他们给我算过账:如果按10年来摊,每年差不多1.8万元左右。当然这是平均数,有些年份你可能就换个机油滤芯,有些年份赶上大件,比如变速箱阀体或者空气悬挂,那一年就够喝一壶。另外别忘记它百公里综合9升左右的油耗,如果常年市区短途,再加两个数也不是稀奇事儿。
优缺点其实摆在那里:价格合适、配置齐全、安全感强,这是优点;而高里程、高维护成本以及相对较大的日常支出,是不得绕开的现实。有意思的是,这种越野能力不错的大型SUV,在东北很多家庭反而当成日常代步,因为冬天下雪封路的时候,它比普通轿车靠谱太多。有位邻居去年暴雪那晚接孩子回家,全小区只有他的途锐能从半米厚积雪中硬生生挤出来,那次之后他再也舍不得卖掉它了,说“烧点油怕啥,总比困在路上强”。
至于眼前这辆,会不会被某个准备长途旅行的人带走?不好说,但站在展厅门口,看着夕阳照亮它依旧饱满的腰线,我突然想起五年前第一次见到这一代车型,也是这样一种敦实又安静的感觉——像是随时准备带你翻山越岭,却又默默等候你的信号灯亮起一样。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