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广汽新造车合作,底盘方案磨合,销量利益共赢

四周静谧,会议桌上摊着厚厚一摞蓝图和专利文件。窗外是下着小雨的广州工业园区——一个普通周三,却有点不普通:一位西装笔挺的华为工程师,和广汽资深底盘设计师正为一块电路板的螺丝口径争执不休。图纸上,红色箭头和蓝色注释已层层叠加,旁边的咖啡凉了三遍,谁都忘了喝。他们掰扯的不是某颗芯片多强、哪项算法更准,而是如何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层深度合作,写进每一毫米的车身骨架。初看像极了实验室里分子碰撞——化学反应一旦发生,再回不到原点。

如果你是桌边这两个工程师之一,会更担心什么?是自己的设计会被对方“同化”,还是苦练多年的专业最后成了流水线的标准答案?又或者,只担心一顿饭点成了预制菜?

华为广汽新造车合作,底盘方案磨合,销量利益共赢-有驾

HI Plus,新名字,老难题。华为这波全新造车合作模式,试点车型直指猛士M817。按照流出的内部文件,一切都拉到起跑线:不是你有轮子我有芯片的组装买卖,而是底盘、电子、电气架构,从零协同定义,联手堆出个“新物种”出来。广汽干脆称其为“物理组装变化学反应”——终于不用再担心“我装的不是一台车,是华为的外壳”了。细心的读者会问,以后车主买的新车,是广汽的,还是半个华为的?

渠道之争的纠结也没消停。不过这回华为表现得异常佛系——卖车的事,官方说法叫“车企自有渠道”,翻译过来就是“你自己守着门面,我只管搞生态和用户运营,咱们分工不分家”。广汽高管一句“除了不进华为门店,其他和智选差不多”,听着像是在给原配吃定心丸,防止第三者插足。华为一边与不同行业维护“完美关系”,一边把身段放得异常柔软——看来,被嘲讽“灵魂收割机”久了,策略也会进化,不再总想着扮演“灵魂捕手”。

事实胜于口水——不缺的是生意人的灵魂依附,稀缺的是单周3.5万台的订单暴击。鸿蒙智行,平均每天5000台的销量,广汽人应该早已不关心“灵魂归谁”,只关心奖金分几成。哪怕动辄百万的尊界S800也能让人重新相信土豪市场的广阔。更别提岚图梦想家,只因装了个“华为全家桶”,三个月就卖掉5万辆。科技幻术,还是渠道魔法,谁会在乎?比命运共同体更坚固的,是销量驱动下的共同利益。

下面是我的推理。一,要技术还是要灵魂,其实是个假命题。所谓“灵魂”无非是话语权,掌控感。如果华为能力还不够强,车企怕什么?如果华为的技术曲线把传统车企甩出三条街,恐怕连灵魂的议价权也不在车企这边。如今“HI Plus”强调从0共创、同步开发,看似尊重车企主体,其实不过哲学包装下的利益同盟。核心症结不变:谁在数据和生态中站C位,谁就更接近未来的方向盘。

二,这种联合开发并非必定皆大欢喜。技术相互镶嵌和利益交织,常常是一把双刃剑。最初蜜月期容易过,久了难免争“主导权”归属——最终指望那个会议桌边的工程师,能斗志斗勇,还能斗心机。如果合作真正深入,最终谁也离不开谁,可谁都暗自假设有备胎。到那天,技术路径稍一分歧,模式又会被称为“Plus Plus”了?至于“HI Plus”到底是行业大升级,还是可有可无的进化,历史不会立刻给答案。

华为广汽新造车合作,底盘方案磨合,销量利益共赢-有驾

三,销量的迷信。数据意味着什么?一台车平均每天卖5000台,三个月卖掉5万辆,这当然刺眼。但在利润和品牌壁垒越来越稀薄的时代,这组数字的持续性,和对公司话语权的转移,也许只是新旧势力交叠期的暂时安慰剂。如果说前几年大家争着骂华为“灵魂收割机”,如今竟然“抢着排队贴华为”的盛景,业界自尊到底值多少钱,大概只剩公关部门还在意。

偶尔也会忍不住自嘲。市场研究员管这叫“技术赋能生态协同”,我们这种檐下人打交道多年,心里的翻译更简单点:一场悄然发生的价值再分配。和所有人类合作历史一样,哪有主动、被动,只有临时共识和阶段性依赖。华为要不是憋着进军出行核心领域,哪来这份耐心?车企要是真有自信,全栈自研那套还不是PPT用得多,量产用得少?这些年我见过很多合作,最后分手信里最常见的内容是“双方在技术理念和发展路径上存在不可调和分歧”。每读到一次,都忍不住想给对方标上:“请打包离场,灵魂归己,订单归对方。”

但再黑色的幽默,市场不会懂幽默。消费者更不会为了谁的灵魂多买一台车。他们只关心车智能不智能,会不会卡死、打滑、OTA死机。至于合作模式怎么叫,恐怕只有内行人才会悄悄记个笔记,等到哪天又出新缩写,再改名字,圈的钱还是那批钱。然而消费世界的笑点和泪点,多数时候只是甲方乙方的意外菲林。

华为广汽新造车合作,底盘方案磨合,销量利益共赢-有驾

那么,HI Plus模式能不能让车企真正保住灵魂?还是说,这层灵魂本就是流动的,无需执念?汽车工业终究比拼的是效率、生态、技术壁垒,协同大于对抗。只是合作深入到一定程度,还有没有意义去区分谁赋能了谁、谁拯救了谁?市场的终极密码,恐怕只是——利润高于灵魂,体验胜过归属,车主投票比传说管用得多。

车企的灵魂到底是条实线,还是道虚线?抑或只是过场灯光下的剪影?没人给现成答案。你怎么看?

华为广汽新造车合作,底盘方案磨合,销量利益共赢-有驾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