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稳了!全新问界M7实车曝光:全面革新、终于有纯电了。
各位车友,就在今天,一张实车尾部照片直接炸翻了新能源SUV圈——全新一代问界M7终于露脸了!最炸的一点是什么?尾标清清楚楚写着“纯电版”三个字。 没错,等了这么久,M7终于不再只是增程党的天下,纯电版本正式加入战局。这不光是动力形式的补全,更是对整个产品线的一次全面升级。结合近期流出的谍照和平台信息,我扒了扒细节,这代M7,真的有点东西。
外观:简约不简单,激光雷达上车,智驾底气足
先看这张曝光的尾部图。第一眼,贯穿式尾灯依旧在,家族化设计语言稳了。但细看你会发现,两侧的灯组像素点明显更简洁,不像M8那样“花里胡哨”。这其实很合理——M7定位略低于M8,设计上做减法,既控制成本,又保持高级感,懂行的人都知道,这才是成熟车企该干的事。
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车顶扰流板中间,赫然装着一颗固态激光雷达。这可不是装饰品,这是华为ADS高阶智驾系统的“眼睛”。有了它,车辆对障碍物的识别精度和距离判断能力会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夜间、雨雾天或者面对“鬼探头”这类突发状况时,反应更快、更准。这意味着全新M7大概率会提供搭载华为ADS 2.0的高阶智驾版本,城区NCA、自动泊车这些功能,体验上会直接对标M8。
但有意思的是,也有谍照显示部分车型没有激光雷达。这说明什么?说明全新M7会像M5那样,提供双版本智驾选择:带激光雷达的ADS完整版,和不带雷达的ADS SE版。后者成本更低,售价自然更亲民。对于预算有限、主要在高速用辅助驾驶的朋友来说,SE版完全够用;而追求全场景智驾体验的,直接上高配。这种“丰俭由人”的策略,我给满分。
还有个细节:隐藏式后雨刷。别小看这个设计,它让尾部线条更流畅,视觉上更干净,风阻系数估计也能再压一压。虽然实际刮雨效果可能略逊于传统雨刷,但为了美感和低风阻,这波妥协我认。
平台与动力:魔方平台加持,纯电终登场
这次全新M7最大的底牌,是基于赛力斯全新的“魔方平台”打造。什么叫魔方?意味着这个平台支持纯电、增程、甚至未来可能的氢能源等多种动力形式,轴距、轮距也能灵活调整。这意味着M7不再是“油改电”或者“半路出家”的产物,而是从地基开始就是为新能源而生。
所以,当我们在尾标上看到“纯电版”时,不该惊讶,而该鼓掌。现款M7只有增程,很多想买纯电SUV但又看中M7空间和智驾的用户只能望而却步。现在,纯电版来了,意味着日常通勤用电成本更低,保养更省心,城市出行零排放,真正实现“可城可野”。
至于增程版?放心,更走量的增程版肯定不会缺席。毕竟对很多家庭用户来说,增程既能享受电车驾驶质感,又没有里程焦虑,依然是最优解。双动力并行,覆盖更多人群,这才是大厂该有的格局。
但具体三电参数——比如纯电版的电池容量、CLTC续航、增程版的油耗表现——目前暂无相关数据。不过参考M5和M9的表现,华为和赛力斯在电控和能耗管理上已经非常成熟,我有理由相信,全新M7的能耗表现不会差。
智能化:华为赋能,智驾体验才是核心竞争力
说到问界,绕不开的就是华为的智能化。全新M7搭载的ADS 2.0系统,已经能在无高精地图的城区实现自动变道、超车、避障、过红绿灯,甚至能识别施工路段和临时锥桶。我之前试驾过M7增程版,高速上开启NCA,车辆自己变道、跟车、进出匝道,驾驶员只需要手扶方向盘,精神压力小了一大截。
而这次升级到带激光雷达的版本,意味着感知能力再上一个台阶。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相当于给车装上了“全天候、全场景”的感知系统。尤其是在复杂城市路况,比如窄路会车、路边停车、行人突然窜出等场景,激光雷达的精准测距能力是摄像头无法替代的。
但我也得提醒各位车友:高阶智驾≠自动驾驶。L2级辅助驾驶依然是“辅助”,关键时刻还得靠人。我见过太多司机开着辅助驾驶刷手机、打瞌睡,这非常危险。再好的系统也有盲区,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竞品对比:M7的“夹心层”怎么打?
我们来横向看看。全新M7的对手是谁?理想L7、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EV,都是绕不开的选手。
理想L7:家庭属性拉满,冰箱彩电大沙发,增程无焦虑,但纯电用户没法选,智驾依赖地平线方案,城市NOA还在逐步推送。
Model Y:纯电标杆,操控好,三电效率高,但内饰简陋,智驾依赖纯视觉,对国内复杂路况的适应性仍有争议。
唐EV:性价比高,续航扎实,但智能化和智驾体验与华为系还有差距。
全新M7的优势在哪? 它既有纯电又有增程,智驾有激光雷达加持,空间和舒适性对标L7,价格如果控制得好,杀伤力巨大。
现款M7卖24.98万起,M8卖35.98万起,中间有11万的差距,但产品力断层明显。全新M7如果定价在25-33万区间,入门版维持24.98万,高配带激光雷达版32万左右,那真的“杀疯了”。既能守住基本盘,又能向上冲击L7的市场。
用户真实反馈:老车主怎么说?
我特意问了身边一位M7增程版车主老张。他说:“开了两年,最满意的是静谧性和智驾,高速跑长途几乎不累。但有时候觉得车机反应慢了点,纯电续航短,市区代步还是费油。”
听到全新M7要上纯电版和新平台,他立马说:“如果价格差不多,我肯定换新款,纯电通勤一个月能省一千多油钱。”
另一位Model Y车主小李则表示:“Y开起来爽,但家人嫌座椅硬,后备箱小。如果M7纯电版续航够用、智驾靠谱,我会考虑换。”
这些反馈说明:用户要的不是参数堆砌,而是真实场景下的便利、省钱和省心。全新M7如果能在这些点上做实,不愁没市场。
未来展望:平台化是王道,智驾是胜负手
赛力斯推出“魔方平台”,说明他们不再满足于单款车型的成功,而是要打造一个可持续、可扩展的新能源产品矩阵。平台化意味着研发成本摊薄、生产效率提升、车型迭代更快。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基于魔方平台的新车,比如中型轿跑、MPV,甚至硬派SUV。
而智驾,依然是未来三年的主战场。谁能在无图城市NCA、自动泊车、代客泊车等场景做到“丝滑无感”,谁就能赢得用户信任。华为ADS 2.0已经走在前列,但特斯拉FSD、小鹏XNGP、理想AD Max也在猛追。竞争越激烈,受益的还是我们消费者。
写在最后
全新问界M7的这次曝光,不只是换了个壳子,而是从平台、动力、智驾三个维度的全面革新。终于有纯电了,终于上激光雷达了,终于用上专属新能源平台了——这三点,足以让它在30万级SUV市场里稳住阵脚。
但它能不能“真稳了”?还得看最终定价、续航表现和用户口碑。如果价格惊喜,智驾稳定,那它真的有可能成为又一款“爆款”。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全新M7卖多少钱合适?纯电版和增程版,你更倾向哪个?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认真看每一条留言,也会挑几个问题专门回复。
顺便说个花絮:我上次去试驾M5,刚上车就问销售“这车能自动倒车回车库吗”,他说“能”。我还不信,结果它真自己倒回了车位,连直角弯都拐得利索。那一刻,我才知道什么叫“科技改变出行”。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