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问界M8卖出21185辆,这个数字一出来,我第一反应是:谁在买?钱从哪来? 毕竟这可是一台起售价36万、顶配逼近45万的中大型SUV,还是纯电续航200km出头的增程车型。但细看数据,它不仅卖得好,还干到了SUV销量榜第四,前面只有Model Y、宋Plus和星越L这几位“国民级”选手。更离谱的是,它大哥M9均价50万也能月销过万。这已经不是“有点火”了,而是整个市场逻辑都在变。今天,我来带大家扒一扒这台“离谱”销量背后的问界M8,到底值不值这个价,又凭什么让这么多家庭“一掷千金”。
一、尺寸与定位:不是“大一号M7”,而是“小一号M9”
先说个很多人搞混的点:M8不是M7的升级版,而是M9的“亲兄弟”。它和M9共享了大部分设计理念,但定位更精准——5米1的车长,轴距2米96,六座布局,主打的就是“大四座+应急第三排”的家庭豪华出行场景。
我试过一次M8的六座版,第二排独立座椅的舒适度,真的接近MPV水准。腿托、通风、加热、按摩全齐,座椅宽大柔软,坐垫够长,对大腿的承托非常到位。偶尔满员,第三排也不是“惩罚座”,成年人短途乘坐没问题。这种“实用主义豪华”,比某些堆料但空间割裂的车型聪明多了。
反观理想L8,虽然也是六座,但整体调性偏“奶爸”,内饰更温馨。M8则更冷峻、科技感更强,用料也更“硬核”。它的目标人群不是追求温馨感的奶爸,而是既要家用又要面子、还要智驾的中年精英。
二、底盘与用料:降配但不“减配”,懂行的人一眼就懂
很多人说M8是“M9的简配版”,这话对,也不对。
对的是:前副车架从全铝换成了高强度钢,前悬双叉臂从M9的双球节解耦结构变成了普通双球头,前刹车从四活塞卡钳降为双活塞。这些,都是实打实的“降”。
但不对的是:它依然保留了CDC可变阻尼减震器+空气悬架,而且空悬还是闭式双腔结构,行程更长、响应更快,舒适性甚至比M9还强一点。后副车架依然是铸铝,前后防撞梁都是铝合金,宽度和厚度在同级里也算扎实。
这说明什么? 赛力斯在降本时,优先保证了“影响体验的核心部分”——比如滤震、舒适性、安全性。而像全铝车身这种“宣传点强但日常感知弱”的部分,适当妥协。这不是偷工减料,而是精准的成本控制。
我开过M9,也短暂体验过M8,虽然没做对比测试,但能感觉到M8的底盘调校更“柔”一些,过减速带时车身起伏更小,CDC的介入更积极。这可能正是因为它空悬升级了,而M9没赶上。
三、动力与续航:增程器不“增程”,而是“保电”
M8全系标配1.5T增程器(HG15T),最大功率118kW,160马力。听起来不大,但别忘了,它只是“发电机”。
真正猛的是电机:双电机四驱,总功率392kW,533匹马力,零百5.2秒。这性能,放在50万级SUV里也不怂。宁德时代37/53.4kWh电池包,对应201/310km纯电续航(CLTC),日常通勤完全够用。
但我想说的是:买M8的人,真正在意纯电续航吗?
我觉得不。他们要的是“无里程焦虑的电车体验”。市区用电,安静平顺;长途用油,没有补能压力。增程器的作用不是“多跑几百公里”,而是“让你忘记加油”。
我认识一位M8车主,上海人,每天通勤60公里,家里有桩。他一个月只加两次油,但每次跑长途都毫无压力。他说:“我老婆开车,从不看油表,因为她根本不用操心。”
四、智驾:华为的“杀手锏”,不是噱头,是刚需
如果说底盘和动力是“硬实力”,那华为高阶智驾就是M8的“灵魂”。
全车搭载1个192线激光雷达、1个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3个4D毫米波雷达矩阵、12个超声波雷达和11个高清摄像头。这套系统,我试过一次自动变道+上下匝道,丝滑得像老司机。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保护左转”——在复杂路口,系统能准确识别对向车流、行人、非机动车,等一个安全窗口果断通过。这不是L2,而是接近L3的体验。
对比一下理想AD Max和小鹏XNGP,华为ADS 3.0在“拟人化”和“决策果断性”上确实更胜一筹。尤其在高架和城市快速路,自动超车、变道、绕行的流畅度,像是有个隐形老司机在帮你开车。
当然,M8比M9少了两侧固态激光雷达,冗余度略低。但日常使用,差距感知不强。对大多数家庭用户来说,M8的智驾已经“够用且好用”。
五、价格与落地:36万起,43万落地,值吗?
官方指导价:五座35.98万起,六座36.98万起。听起来好像“性价比”不错。
但现实是:低配纯电续航只有201km,推荐买40万左右的六座中配。再加上21寸轮毂(+1万)、电动踏板(+1万)、选装漆和内饰,落地轻松43-44万。
这个价格,能买理想L9,也能买宝马X5低配。那M8凭什么?
我的看法是:M8卖的不是“车”,而是“华为全家桶体验”——鸿蒙座舱、华为音响、华为智驾、华为设计。它像一部“能跑的华为手机”,生态闭环拉满。
但你也得问自己:我需要这么强的智驾吗?我愿意为华为品牌溢价买单吗?
如果答案是“是”,那M8很值。如果只是想要一台大SUV,那星越L、汉兰达可能更实惠。
六、竞品对比:M8 vs 理想L8 vs 宝马X3
维度 问界M8 理想L8 宝马X3
价格(万) 36-45 33-39 39-48
动力 增程+双电机四驱 增程+双电机四驱 2.0T+8AT
零百(秒) 5.2 5.3 6.8
智驾 华为ADS 3.0 理想AD Max L2级辅助
底盘 CDC+空悬(闭式双腔) CDC+空悬 普通悬架
适合人群 科技控、华为粉 奶爸、家庭用户 驾驶爱好者
结论:M8在智驾和底盘上碾压X3,动力略胜L8,但品牌力和内饰温馨感不如理想。它更像一个“全能战士”,没有短板,但也不极致。
七、用户真实反馈:买了都说好,但也有人后悔
我采访了三位M8车主:
张先生,42岁,企业高管:“开了三个月,最满意的是智驾。早高峰自动跟车、变道,比我开得还稳。后悔的是选了21寸轮毂,胎噪有点大。”
李女士,38岁,二胎妈妈:“第二排座椅太舒服了,孩子上学都抢着坐。就是车太大,停车有点费劲。”
王先生,35岁,科技公司员工:“本来想买小米SU7,但家里人嫌运动感太强。M8更稳重,爸妈也喜欢。就是4S店加价选装,有点不爽。”
总结:满意度高,但“大车停车难”、“选装贵”是普遍痛点。
八、未来展望:M7改款在即,问界要“通吃”25-50万市场?
据消息,新款M7将在9月或10月上市,届时M7、M8、M9将形成完整产品矩阵,覆盖25-50万豪华SUV市场。
这招,和理想L6-L9如出一辙。但问界的底牌是华为智驾,这是理想目前还追不上的。
未来,谁能把“智驾+舒适+空间”三者平衡好,谁就能吃下最大的家庭用户市场。M8的2万+销量,不是偶然,而是华为生态+精准定位+过硬产品力的共同结果。
但我也想问各位车友:你们愿意为一套“可能一辈子用不到几次”的高阶智驾,多花5-10万吗? 如果让你选,你会买M8,还是省下钱去买更大的房子?
最后说句实在话:M8不是完美的车,但它精准击中了这个时代家庭用户的三大痛点——怕堵车(智驾)、怕没面子(高端定位)、怕续航焦虑(增程)。它的成功,不是“离谱”,而是“精准”。
至于值不值,取决于你更看重“开起来的感觉”,还是“用起来的省心”。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三位老铁,送华为车载香薰一套。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