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网约车司机月省3000块的方法,被4S店销售无意中说漏了嘴:落地价从9.98万变成6.28万
上个月在4S店,销售拿计算器按了十几下,突然抬头说:“李哥,你这车能便宜3万7。”我朋友愣了,以为自己听错了。销售又补了句:“还没算完,你那辆旧车能再抵2万。”计算器屏幕上最后跳出来的数字是62800。原价小10万的新车,就这么砍到了6万出头。后来我才搞明白,这里头涉及几项补贴政策的叠加操作,但销售不会主动全告诉你。
这事儿还得从去年说起。我认识几个跑网约车的师傅,之前开电动车都有个毛病——一到冬天就焦虑。表显450公里续航,实际跑个300出头就得找充电桩。今年春节前后,这帮人陆续换了新车,而且价位都差不多,10万出头。
有次我上了其中一位师傅的车,后排坐着特别舒服。地板是平的,我1米78的个头腿能完全伸直。师傅说这车做了些技术处理,把电池跟车身整合到一块了。我不太懂原理,但坐着确实比之前那辆强。
后备箱也挺能装。师傅拉开给我看,竖着能塞三个28寸的大箱子。他说经常接机场单,这个容量刚刚好。有些便宜点的小车后备箱就一点,放两个行李箱就满了。
续航这块,师傅给我看了他的用车记录。每天跑200多公里,一个月下来电费1200块左右。他之前开油车,光油钱就得4000多。这么一算,确实省了不少。
冬天续航问题也有改善。春节他回河北老家,零下十几度,表显450公里,实际跑了380多才充电。达成率能到八成多,比他之前那辆车强太多。以前那辆冬天打个六折就不错了。
充电倒是有讲究。师傅现在基本只用快充桩,半小时能充到80%,够他跑大半天活。他特意提醒我,买车得看清楚有没有快充功能。市面上有些四五万的小车只能慢充,一充就是好几个小时,跑网约车根本不现实。
配置方面,现在这个价位的车给得还算厚道。360度影像、全景天窗、真皮座椅基本都有。语音控制偶尔会慢半拍,但大部分时候够用。有个细节我觉得实用——外后视镜能加热,下雨天不用频繁擦水雾。
师傅说这车还有个好处,转弯半径只有5米2。他住的老小区地下车库特别窄,以前那辆车倒车得来回挪好几次,现在基本一把就能进。
安全性这事儿,各家宣传都挺卖力。我在网上看过一些测试视频,什么重卡碾压、深水涉水之类的。场面确实挺唬人,不过咱们日常开车可能碰不到那么极端的情况。真正影响使用的,反而是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好不好,直接决定了冬天掉不掉电。
最近跟几个朋友聊起选车,发现大家的需求差别挺大。有人就在市区代步,一天跑个二三十公里,那种四五万的小车够用。但要是跑长途或者做网约车,续航和充电速度就得重点考虑了。
行业里现在有个趋势,就是把电池跟底盘做成一体。这技术各家玩法不太一样,有的重点优化空间,有的主打结构强度。具体哪种更好,还真不好说,得看你更在意什么。
我那朋友现在挺满意这车。唯一抱怨的是车机启动有时候会卡一下,不过他说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
这两年电动车市场变化确实快。以前10万预算只能买个基础代步车,现在这个价位空间、续航、配置都上来了。具体选哪款,还是得自己多跑几家店,多试驾比较。毕竟每个人用车习惯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怎么从9万多砍到6万多?其实就是政策补贴的组合拳。以旧换新、地方置换、免购置税,几项加起来能省不少。不过各地政策不一样,具体能省多少得自己去当地问清楚。有些销售不会主动全说,得你自己问到位了才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