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友们,前几天劳斯莱斯闪灵在北京万寿路的那起事故,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知名车评人陈震驾驶的这辆电动豪华轿车,竟然逆行撞上了白色网约车,现场照片触目惊心,闪灵车头严重损毁,气囊全部弹出,而被撞的白车更是飞出去好几个车道。 今天,陈震终于公开透露,事故的核心原因竟然是使用了辅助驾驶系统。
他说自己对劳斯莱斯闪灵的辅助驾驶能力边界“认知不够清晰”,还特别强调“不同品牌辅助驾驶之间,区别可大了去了”。 这话从一位资深车评人口中说出来,格外有分量。 不过他也明确表示,按照现行法规,驾驶人不论什么情况下都是第一责任人,这点他完全认责。
这起事故给我们每个驾驶者敲响了警钟——无论车辆智能到什么程度,方向盘后的我们,始终是安全的第一道和最后一道防线。
我曾在一次私人品鉴会上短暂接触过闪灵,那辆车给我的第一印象相当深刻。 作为劳斯莱斯首款纯电车型,它既保留了品牌经典的设计语言,又融入了许多创新元素。 帕特农神庙格栅变得更加简洁现代,欢庆女神立像依然傲立于车头,只是整体线条更加流畅,风阻系数低至0.25Cd。
坐进驾驶舱,你会被那种熟悉的劳斯莱斯氛围包围——星光顶篷、精美木材、顶级皮革,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奢华。 但与传统劳斯莱斯不同的是,闪灵的数字化座舱配备了全液晶仪表盘和中央触摸屏,科技感十足。 启动车辆时,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只有仪表盘上的指示灯告诉你车辆已经准备就绪。
谈到驾驶感受,闪灵的动力输出平顺而迅猛。 这款车搭载了前后双电机,输出功率高达430千瓦,扭矩达到900牛·米,官方公布的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4.5秒。 对于一辆重量接近3吨的大型轿车来说,这样的性能表现令人惊叹。
我在城市道路上轻轻踩下加速踏板,动力响应迅速但不突兀,完全不像某些电动车那样一踩就“窜”。 劳斯莱斯的工程师显然更注重乘坐品质,而不是纯粹的加速刺激。 即使全力加速,车身姿态依然保持优雅,不会有那种被狠狠按在座椅背上的不适感。
闪灵的底盘调校堪称艺术品,它能够将路面的大部分颠簸过滤掉,同时又保留足够的反馈让驾驶者感知到路面状况。 转向手感轻盈但精准,车身对方向盘指令的响应及时,完全感觉不到这是在操控一辆长度超过5.4米的大型轿车。
说到续航能力,闪灵搭载了102kWh电池组,CLT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到585公里。 这个数据对于日常使用和短途旅行来说已经足够。 支持195kW直流快充,理论上电量从10%充至80%仅需30分钟。 不过在实际使用中,充电速度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温度、电池状态和充电桩性能等。
我特意观察了这辆车的能量回收系统,它提供了多种模式可选。 在最强模式下,单踏板驾驶基本可行,但过渡比许多电动车更为平缓,不会让乘客感到不适。 这种调校很“劳斯莱斯”——始终把乘坐舒适度放在首位。
现在我们来聊聊这次事故的核心——辅助驾驶系统。 劳斯莱斯为闪灵配备了一套相当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包括自适应巡航控制、车道保持辅助、自动变道辅助等功能。 从技术参数上看,这套系统应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负担。
但问题就在于,不同品牌的辅助驾驶系统,其能力边界和操作逻辑确实存在巨大差异。 有些系统在车道保持方面表现得相当积极,有些则相对保守;有些在弯道处理上游刃有余,有些则可能突然退出。 就像陈震所说的,他对闪灵的辅助驾驶“能力边界认知不够清晰”,这恰恰是许多车主容易忽视的问题。
我曾经体验过多个品牌的辅助驾驶系统,有的在识别到前方有慢车时,会早早开始平稳减速;有的则要等到距离很近时才采取行动,让人心惊胆战。 有的系统能够很好地处理大雨天气,有的则在稍微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就频繁提示需要人工接管。
在城市通勤场景下,一辆像闪灵这样的豪华电动车确实能提供极致的舒适体验。 安静的座舱、平顺的加速、优质的音响系统,都能让堵车时光变得不那么难熬。 但其宽大的车身在狭窄的街道上可能会让一些驾驶者感到压力,这时候就更加需要熟悉车辆的各项功能,包括辅助驾驶系统的能力边界。
长途旅行则是这类豪华电动车的强项。 舒适的座椅、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足够的续航里程,都能减轻驾驶疲劳。 但切记,辅助驾驶终究只是“辅助”,驾驶者必须时刻保持对路况的关注,双手不要长时间离开方向盘。
陈震的这次事故让我想起自己第一次体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经历。 那是在一条高速公路上,我过于信任系统的能力,以至于当系统突然提示接管时,我差点反应不及。 自那以后,我明白了无论技术多么先进,驾驶者都不能完全放弃对车辆的控制。
与几位电动车主的交流也印证了这一点。 一位特斯拉车主告诉我,他使用Autopilot时始终保持警惕;另一位蔚来车主则说,他只在交通流畅的高速公路上使用NOP,并且随时准备接管。 这种对技术的合理期待和必要警惕,正是安全使用辅助驾驶系统的关键。
从陈震事故的现场照片看,闪灵的安全气囊系统在碰撞时正常触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驾驶者。 劳斯莱斯向来在安全方面不遗余力,闪灵的车身结构经过精心设计,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 但从事故的严重程度来看,再先进的安全技术也难以完全抵消逆行高速碰撞的后果。
这提醒我们,最核心的安全配置,其实是驾驶者本人的安全意识和技术。 认识并尊重每一辆车的特性,了解辅助驾驶系统的局限性,始终保持对路况的专注,这些老生常谈的道理,在汽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反而显得更加重要。
车友们,劳斯莱斯闪灵无疑是一辆令人惊叹的电动车,它将传统奢华与电动科技完美融合,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驾驶和乘坐体验。 但陈震的这次事故告诉我们,无论车辆多么智能、多么先进,驾驶者始终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
每一辆车的操控特性、每一种辅助驾驶系统的能力边界,都需要我们花时间去熟悉、去了解。 在享受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切莫忘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如今越来越多配备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你会选择完全信任它们,还是始终保持警惕? 在选购下一辆车时,辅助驾驶系统的表现会成为你的重要考量因素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