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9超级增程版突破续航天花板
快到10月底的时候,小鹏汽车第一次公开了X9超级增程版的电池参数:63.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800V高压+5C快充、10分钟就能增加313公里续航,综合续航竟然达到了1602公里——这四个数据直接打破了行业现有的天花板。更夸张的是,何小鹏还直接放出“全球续航最长的大七座”这种标语,明显是冲着问界M9这个增程车型的爆款标杆来的,有点挑衅的意思。
增程车市场群雄争霸
过去两年,问界靠着M9和M8这两款大单品,直接杀进了50万以上和4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月均订单都破了万,成了大家眼中的“增程车老大”。现在小鹏也坐不住了,他们用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招数——电池比纯电车还大,油箱又比增程车还小,想复制问界的成功路径,重新定义高端家庭出行的格局。
其实技术参数只是个开头,背后真正有意思的是,小鹏明显是学了问界那一套,还做了升级:更大的电池能覆盖90%的城市通勤,更小的油箱能减轻车重、降低成本,800V快充解决高速长途的焦虑,3160mm的轴距还能塞下三排六座的豪华座椅。看来,增程车这个市场,现在已经不只是问界一家独大,开始变成“群雄争霸”的局面了。
大电池纯电,极简油箱
工信部的目录显示,X9超级增程版的整备质量控制在2450公斤,比同级别的纯电车型轻了将近200公斤。这背后的“秘密武器”就是“电池饱和、油箱极简”的策略:它有63.3kWh的电量,能跑452公里,也就是说,北京五环内的用户,一周通勤只需要充一次电就够了。
它的油箱只有60升,只比理想L8多5升,但靠着热效率高达41%的1.5T增程器,综合续航直接飙到1602公里,比问界M9的1412公里多了整整190公里。
小鹏汽车的动力总成负责人透露,团队把电池包的厚度压缩到了125毫米,比传统的磷酸铁锂电池薄了18%,这才在底盘里“挤”出了空间,装下了第三排的魔术座椅。同时,还用了液冷恒温和IP68双冗余保护,确保电池在循环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还能达到90%以上,完全符合2026年的新国标要求,不会发生热蔓延。
一句话总结:X9用“大电池纯电”来满足城市出行,用“极简油箱”来应对长途需求,把增程式电动车从“天天充电”变成了“一周一充”,直接击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
增程车技术突破
增程车一直被大家吐槽“高速油耗高、充电太慢”,但小鹏这次直接来个“反向操作”——他们用上了800V高压平台和5C倍率的快充技术,把这些问题给解决了。
实测显示,从SOC 30%充到80%,只需要8分40秒,10分钟就能补上313公里,这速度已经接近蔚来500kW超充桩的水平了。比问界M9的25分钟补150公里快了一倍还多!
在技术底层上,小鹏这次用的是中创新航的“顶流”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掺了锰,提升了导电性能;再加上传统的极耳激光焊接,缩短了电子路径,让电芯内阻降到0.25mΩ,效率非常高。
再加上小鹏自己研发的S4液冷充电桩,单枪能输出600A的电流,但枪线还是只有28mm粗细,女性用户也能轻松单手操作。
更关键的是,小鹏计划年底之前建成500座S4超充站,其中一半会布局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高速服务区,目标是让X9车主“每200公里就有一个超充点”,彻底解决增程车高速油耗高、充电慢这两个短板。
何小鹏在沟通会上还放话:“既然要做全球续航最长的车,那就要把纯电和增程的优点统统吃掉。”
小鹏X9复制M9成功模式
问界M9的成功其实就一句话:用两款车覆盖40万到60万的价格区间,把“三排六座+增程无焦虑”变成家庭唯一用车的首选。小鹏X9显然也看明白了这个套路。
它车身长度达到了5316毫米,轴距有3160毫米,比M9还长了46毫米;第二排直接配上“零重力”航空座椅,第三排还能电动翻折,能腾出2112升的纯平空间,放个1.5米长的儿童皮划艇都没问题。车顶还有2.1平方米的全景天幕加折叠屏,直接打造出一个“移动客厅”的感觉。
价格方面,市场普遍猜测X9的超级增程版起售价可能在34.98万元左右,刚好比问界M8增程入门版低一万元。这波操作就是用“续航更长、充电更快、价格更低”三板斧来抢订单。
渠道上,小鹏也玩得挺溜,准备在全国130个城市搞“家庭体验日”,把X9开到幼儿园和购物中心门口,让家长带娃的时候顺便试驾,其实就是复制问界M9那种“场景种草”的方式。
用何小鹏的话说:“M9证明了大七座增程是刚需,而X9要让用户知道,原来还有更好的选择。”
问界技术优势受挑战
过去两年,问界靠着华为的乾崑智驾ADS、鸿蒙座舱和主动安全这三大核心卖点,在40万以上的高端市场成功建立了品牌溢价。比如他们家的M8,平均一辆车能卖43万,M9更是达到52万,毛利率都快到28%了,单台车的净利润几乎赶上宝马X5了。
但最近小鹏X9一出来,直接把问界的“技术护城河”给冲了个七零八落。小鹏X9在续航上多出了190公里,充电速度翻倍,电池寿命还提升了30%,这些数据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再加上小鹏的XNGP已经覆盖了243个城市,高速上不用高精地图就能用NCA,跟华为的NGA体验差距越来越小了。
生态方面,问界有鸿蒙系统,能连接各种设备;小鹏则推出了“全场景语音+天玑座舱”,支持iOS、安卓、鸿蒙三端无缝投屏,直接打破了“华为全家桶”的壁垒。
更狠的是交付节奏——小鹏X9超级增程版已经在广州车展开启大定,12月就要开始批量交付了,目标是2026年第一季度月销量突破8000辆。而目前问界M9的交付周期还得等6到8周。如果小鹏产能爬坡顺利,那些原本在等问界的“等等党”很可能就转投小鹏了。
华安证券的电新首席也说了:一旦技术参数、交付速度和渠道体验都被追上,问界以前靠的“稀缺性”溢价,就会变成“可被替代”的东西了。
增程市场参数军备竞赛
2024年,增程式车型虽然在新能源车里只占了6%的市场份额,但却拿下了35万以上价格区间的42%销量,简直就是“高溢价的蓝海市场”。现在,随着小鹏X9、理想L9、腾势N9、极氪9X这些“大电池+小油箱”配置的车型扎堆上市,增程赛道已经从以前的“单选题”变成了“多选题”。
消费者现在开始仔细对比各种细节参数,比如纯电续航里程、油箱大小、充电速度、综合油耗、第三排腿部空间等等,以前那种“闭眼买问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对车企来说,这个原本还很蓝的市场现在已经开始变红了,技术更新的速度也从原来的24个月缩短到了12个月。谁先用上固态电池,谁能把油箱缩小到50升以下,谁把800V超充变成标配,谁就能抢到下一波涨价的机会。
小鹏X9的“63.3度电+5C快充”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理想要推出52kWh的麒麟电池,腾势会用上65kWh的磷酸铁锂电池,问界也被曝正在研发55kWh的第二代魔方电池。增程市场正式进入了一个“参数军备竞赛”的新阶段,谁也不能保证永远是老大,只有不断堆料、快速降本、精准定价,才能在家庭唯一用车的争夺战中继续留在桌面上。
增程车市场激烈竞争
小鹏X9这次可真是有点儿意思,它用上了全球首款63.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再加上800V超充技术,一下子把增程式电动车在城市里的使用体验、高速路上补能的速度,还有第三排的空间表现都拉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下子,问界M9那个“领导者”的标签也有些摇摇欲坠了。
不过话说回来,光是参数上赢了不代表市场就真的认可你。小鹏现在还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产能能不能跟得上、产品质量能不能保持一致、售后服务有没有跟上,还有品牌溢价这块儿,都是他们需要慢慢补上的短板。反观问界,靠着华为的渠道和生态资源,其实也有机会在未来一年内再次在电池和快充技术上实现反超。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增程车这条赛道已经从“蓝海”变成了“红海”,谁也不能再靠一款车吃五年了。对消费者来说,车企之间“互卷”带来的好处就是:以后买旗舰车型会越来越快、越来越省、价格也越来越实在。对整个行业来说,高端大七座新能源车的渗透率,从现在的15%有望快速提升到30%。
接下来的12个月,市场会给出答案。毕竟,增程车的江湖,才刚刚开始打起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