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弹射危及公众,应优先保障驾乘人员快速逃生,此举实为舍本逐末!

电池弹射谋害他人,行业更应考虑如何快速让驾乘逃生,舍本逐末!

各位老铁,咱今天不聊车有多快、续航有多长,也不聊那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咱聊点扎心的——安全。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开着心爱的电车,突然“砰”一下,电池起火了,你第一反应是啥?是赶紧弹射电池保车?还是第一时间解开安全带,推门,跳车?说实话,我敢打赌,99%的人脑子里只有一个字:!可偏偏有些车企,不琢磨怎么让人逃得快,反倒整出个“电池弹射”技术,听着挺科幻,是不是?可问题是,这玩意儿真能救命吗?还是说,它压根就是个“舍本逐末”的噱头,甚至可能“谋害他人”?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电池弹射危及公众,应优先保障驾乘人员快速逃生,此举实为舍本逐末!-有驾

先说说这“电池弹射”技术。听着挺酷,对吧?电池着火了,一键弹出,火源没了,车保住了,多完美!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央视都报道过,电动车起火,留给驾乘人员的逃生时间,只有短短60秒左右。这60秒,是黄金时间,是和死神赛跑的每一秒。你在这60秒里,是花时间去研究怎么触发那个“弹射按钮”,还是应该让车门自动解锁、安全带自动松开,让你能像兔子一样窜出去?答案不言而喻。更离谱的是,这技术在很多场景下根本就是“灾难制造机”。想想看,你在地下车库充电,电池突然起火,“嗖”一下把电池弹出去,结果呢?电池砸到旁边车,火势瞬间蔓延,整个车库可能就保不住了。韩国仁川那起公寓楼火灾,140辆车烧毁,大楼受损,车主差点破产,就是活生生的例子。这哪是保安全,这简直是“谋害他人”啊!还有,你在高速上开着车,电池起火,你一弹,电池飞出去,后车躲闪不及,追尾、爆炸,这责任算谁的?所以说,这项技术可用的场景少得可怜,反而可能扩大事故后果,让小火变大火,让个人悲剧升级成公共灾难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本”?答案就在标题里——如何快速让驾乘人员逃生。这才是车企最应该死磕的技术。想想那个让人痛心的案例,百万豪车碰撞起火,车门锁死,隐藏式门把手在断电后成了“死亡陷阱”,车外的人砸窗都砸不开,眼睁睁看着人被烧死。这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是某些车企为了追求所谓的“科技感”、“未来感”,牺牲了最基本的安全冗余。全电控、无机械结构的门把手,在关键时刻就是一把锁住生命的锁。好在,行业已经开始反思,听说隐藏式门把手可能要被全面禁止了,得用回开放式或半隐藏式。这说明啥?说明大家终于意识到,再炫酷的设计,也比不上一条活生生的人命。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不就是个平安回家吗?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平时用着是挺爽,可真到了生死关头,能救命的,永远是那些最基础、最可靠的东西。

电池弹射危及公众,应优先保障驾乘人员快速逃生,此举实为舍本逐末!-有驾

再往深了说,逃生,不仅仅是推开门那么简单。它是一整套系统工程。比如,安全带能不能在碰撞或起火时自动解锁?很多老司机都有经验,慌乱中找安全带卡扣都可能手抖半天。再比如,车门能不能在检测到事故后自动解锁甚至弹开?还有,车内有没有清晰、醒目的逃生指引?在浓烟滚滚、视线模糊的情况下,你能迅速找到最近的出口吗?这些,才是应该被放在研发首位的东西。反观“电池弹射”,它解决的是“车”的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它想保的是资产,而不是生命。当一项技术,它的潜在风险(扩大火灾、伤及他人)远大于它带来的收益(可能保住车辆残值)时,我们就有理由质疑它的存在价值。有网友调侃说:“这技术,怕不是给保险公司设计的吧?车烧了,电池还在,理赔好算账。”这话虽然扎心,但不无道理。

电池弹射危及公众,应优先保障驾乘人员快速逃生,此举实为舍本逐末!-有驾

所以啊,作为一位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我真心希望车企们能多听听消费者的声音。我们不是不支持创新,但创新得有方向,得有温度。把钱和精力花在刀刃上,花在那些能让车主在危难时刻多一分生机的技术上,这才是正道。电池管理技术要提升,这是源头预防;但万一真出了事,让人能活着出来,这才是最后的底线。别再搞那些华而不实、甚至可能带来二次伤害的“伪创新”了。“舍本逐末”这个词,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咱们买车,图的是安心,不是提心吊胆地等着某个“黑科技”在关键时刻失灵。

电池弹射危及公众,应优先保障驾乘人员快速逃生,此举实为舍本逐末!-有驾

最后,我想抛个问题给大家:如果让你在“能弹射电池但逃生困难”的车,和“不能弹射电池但车门一碰就开、安全带自动松开”的车之间做选择,你会选哪个? 别急着回答,想想你的家人,想想那个最坏的情况。安全,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用来炫技的名词,它应该是刻在每个设计细节里的敬畏之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