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i8首次上阵,高算力误判夜间调头,业内直言尚早

邻居王哥上个月刚提了理想i8,人还没下地库,就在小区微信群吹起来说新车有啥“看得懂、能听懂、还懂条路”的本事。那天小林凑过去,气头上掀开后备箱盖问他:“说是会‘联想’,真能像人一样拐弯?”王哥点烟,鼻子哼一声:“官方怎么说咱就怎么信呗,咱这不是头一批吃螃蟹的。”他没细说,反正后两天撞了个猫眼,智驾也只是闪了下“感知异常”灯,人工还得接管。

理想i8首次上阵,高算力误判夜间调头,业内直言尚早-有驾

说到这个VLA什么模型,连维修师傅老常在车友群里都能听见议论。有个懂行的销售提过,说今年人工智能大会上博世那位领导说“这玩意短期还上不了车”,理由是芯片算力压根玩不起这么大模型,现在市面上的芯片像Orin、Thor这些,宣传那是一个比一个猛,实际能跑多快,懂的都懂,宣传有水分。师傅常挂嘴边:“这都讲究端到端、啥一段式分段式,那些词儿听着玄乎,实际磨合起来哪有宣传顺。”前阵理想i8的技师还顺嘴说他们架构其实不是一口气全改的,有两套神经网络当备份,遇上极端天气夜间啥的,传统那套控制还经常占上风。

朋友圈里有小鹏G7 Ultra的新车主自测说他那自研的图灵AI芯片,厂里说三颗算力加起来2250TOPS,比小区隔壁吉利用英伟达双Thor只1400TOPS强,可真到了雨夜,车机还时不时要车主“手动判别”,高算力归高算力,VLA那套智能规划还是差一口气,轨迹建议不是直接输出,还得人拍板。这帮人私底下都在说新芯片啥自研啥外采,英伟达降价拼市场,高通那些最后还是得看用地儿适配。

理想i8首次上阵,高算力误判夜间调头,业内直言尚早-有驾

由头说回来,这VLA,现在业界一边说是2025年是个元年,啥理想i8上的“司机大模型”也摆上了,说能像家人一样懂你。理想把空间编码器和语言逻辑搬一块儿,还用扩散模型预测别的车和行人轨迹。说高大上,但小区里一次女司机调头,模型还直接误判成大车,车主干脆自己踩住刹车:“别跟我玩联想了,会出事!”新手师傅直挠后脑勺,车友群笑到:“智驾比人聪明?那我早开麻将馆去了。”

奇瑞也宣称2025年猎鹰900能把VLA带进油车领域,号称实测两千万公里,能识别五千种交通场景。哪天我遇见前方临时指示牌是翻盖板,猎鹰就卡住了,准确率声明九成多,其实城区操作还挺挑场景。奇瑞有内部八卦,说这套软件组日夜赶进度,只求先上车再补丁,老司机戏谑:“半夜OTA,早上不一定起得来。”

理想i8首次上阵,高算力误判夜间调头,业内直言尚早-有驾

吉利最近也高调推千里浩瀚系统,据说能300米外看清0.75米的小目标物,我打听了下,周末下雨夜试试,雷达和摄像头偶尔还“失焦”,配的几十个感知单元,师傅说:“设备多了干扰也多,别信一口气全都完美。”吉利销售自曝其实双端到端模型有自动切换,互为备份,碰上路况复杂时经常退回经典算法,“新老车对比还是老技术撑底。”

元戎启行这公司更早启动VLA量产,技术小哥说防御性驾驶设了个空间语义理解、引导牌文本识别还有语音控制。今儿个在供应链群聊,那头供应商还抱怨:“Thor芯片热得流油,真要大规模落地还早哩!”更别说芯片还要适配不同架构,厂里为这事闹得不行。

理想i8首次上阵,高算力误判夜间调头,业内直言尚早-有驾

街坊老林去年买了个Model Y,最近说升级到FSD V12,端到端架构后车控代码从三十万行缩到两千行,语音控制比原来流畅些,但一到过桥隧道,黑箱一样的逻辑卡在不明信号。“老司机都知道,关键场景还要靠自己琢磨。”群友自嘲FSD不是全能,小弟开路上撞上大水坑,系统没反应,车直接泥里刨圈。大家叹:“自动驾驶AI,关键时候能‘联想’就敢交托了?还没到那水平。”

平时聊车的微信群里,技术八卦传得快。小鹏有段时间主推个冷门功能——“驾驶习惯学习”,据说能依据车主行程预测需求。但实际用了一阵,不少人反映算法太敏感,经常被自家小孩误触导航,师傅乐:“小孩懂啥,是不是车也得学着说方言了?”说不定哪天VLA学会地方口音,导航能喊“前头拐弯,记住别跑偏”,那才是实用功能。

理想i8首次上阵,高算力误判夜间调头,业内直言尚早-有驾

修理厂老常有天聊到车载AI芯片,说芯片越来越大,“上市那天吹算力,实际用着没几个能顶下雨夜、工地、胡乱变道。”不少车主反映,夜里路况一复杂,智驾警示也就多起来。“别看数据说能仿真跑30万公里一天,真的遇上高速修路冒雨,老技术顶得住,新技术还得加班。”

当下车企和技术公司谁都不敢说自己VLA就能all in。行业内部说算力一年提升三级台阶,但多模态数据还缺场景,比如西南农村夜路稀奇车牌这种,VLA系统还得靠人来补。再说,业内流行用“RAG外挂”,好比被强行塞外部交通法规数据库,出事故遇到新号牌,AI会调数据库查,但路边大爷自创斑马线它认不认,是真难说。某次有哥们自测发现新型指示牌全军覆没。

理想i8首次上阵,高算力误判夜间调头,业内直言尚早-有驾

理想自家的马赫AI芯片据说年内流片,2026年要量产了,有人信有人笑。特斯拉那套AI 5芯片据说算力2500TOPS,本地芯片制造企业也悄悄推新品,车企逼着芯片厂做定制,芯片销售吐槽:“算力你要得起,单价能不能出得起。”今年小鹏G7底盘的芯片组还一度被爆炸“散热难”,厂方紧急修改模块才稳住首批量产。

平心而论,VLA如果真能把“观察-思考-行动”做成像老司机一样,最少得再熬三五年,按颜院士的说法,也许2025年高速场景能部分落地,2027以后才能在城区混。技术这东西,踉踉跄跄走,有一天会踩盘路灯泡也难说。老张修电机十几年,平时就念叨一句:“智驾再智能,线路一断,全车都跪。”

准备入手新车的表哥犹豫选理想还是小鹏,纠结要不要上VLA旗舰版,售后妹子一语道破:“买高配也别跟机器人计较太多,保养到位,其他慢慢来。”等VLA真正变老司机,咱车主河边等着钓鱼,还得记得带上手动钥匙。

(赵建国采外就是,朋友圈里听来的,技师老常瞎聊的,信或不信各人自有主张。市面芯片和车型八卦,欢迎进微信群里自己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