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颠。
前脚小米SU7刚用一套“不装了,摊牌了”的定价把友商的后厨都给点了,后脚一汽丰田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也掏出了打火机。bZ5,一台挂着牛头标的中型纯电轿车,起售价直接干到了12.98万。
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掀桌子了,这是直接把餐厅的天花板都给掀了,然后告诉所有人,今天谁也别想体面地吃饭,大家一起趴地上啃瓷砖吧。丰田,这个曾经躺在燃油车和混动功劳簿上,连电动车充电口放哪儿都得琢磨半年的老同志,突然之间就开窍了,悟了,一把子整了个大活。
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修仙百年的老祖,发现自己苦练的金钟罩铁布衫,在新时代的激光炮面前跟纸糊的一样,于是他心态崩了,放弃了所有花里胡哨的招式,从储物戒指里掏出了一块祖传的、梆硬的、闪着资本主义光辉的板砖,照着所有人的天灵盖就拍了下去。
这块板砖,就是12.98万的bZ5。
你去看这台车,会发现一种极其拧巴的割裂感。一方面,是丰田那种深入骨髓的保守,或者说,对安全的偏执。全系标配9个安全气囊,车身焊点给你焊得密密麻麻,那个所谓的“板砖电池”,也就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被丰田拿过去之后,又丧心病狂地追加了115项酷刑,什么火烧水淹针扎,突出一个“不把你弄死,我就浑身难受”的工程师文化。
这很丰田,是是是,稳得一批。
但另一方面,它又在疯狂地迎合这个时代。锤头鲨前脸,低趴轿跑姿态,这些都是年轻人喜欢的设计语言。还有那33颗所谓的智能感知硬件,像个电子复眼一样布满全身,仿佛在说:你看,我也有“遥遥领先”,我也有“智能守护”。但我们都知道,自动驾驶的终极奥义不在于你有多少颗雷达,而在于你能不能预判一个从绿化带里闪现出来的外卖小哥的走位。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你那33颗电子复眼算出来的轨迹就是个笑话,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这种来自东方的古老智慧,是任何AI都无法计算的。
所以丰田搞这些,本质上是一种表演,一种姿态。它在向市场证明,你们玩的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我不是不会,我只是以前不屑于玩。现在你们把我逼急了,我不仅要玩,我还要用你们的规则,加上我自己的体格,把你们统统碾碎。
4.3秒的50公里加速,630公里的续航,27分钟快充。这些数字好看吗?好看。但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告诉你,续航这玩意儿就是个压缩毛巾,看着很大,下了水就那么回事。真正要命的不是数字,是焦虑。讲真,我楼下那个充电桩,十次有八次都被油车占着,剩下两次是坏的。这就是生活。
所以,当丰田把价格打到12.98万的时候,它其实是在进行一场降维打击。它在说:朋友们,别跟我扯什么智能座舱、什么手势切歌了,那些东西你们有,我也有,但那玩意儿不值钱。我最值钱的,是那个牛头标背后几十年的制造业经验,是那种“开不坏”的江湖传说,现在我把这个传说,用一个你们新势力根本无法承受的价格,卖给你。
这谁受得了啊?
这就像两个法师在天上斗法,你放一个火球术,我甩一个冰风暴,打得天崩地裂。结果丰田这个肌肉壮汉从地上一跃而起,直接把两个法师连带着他们脚下的云彩都给拽了下来,按在地上摩擦。它用的不是魔法,是纯粹的、不讲道理的、工业化的暴力。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以前我们总说,丰田不懂电动车,不懂中国市场。现在看来,它不是不懂,它只是在等一个时机,一个所有人都筋疲力尽,开始拼刺刀的时机。当技术的光环褪去,当营销的泡沫破裂,最后决胜的,还是最古老的商业法则: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
而这两样,恰恰是丰田修仙几十年,炼出来的本命法宝。
所以,别再跟我说什么“活在当下”的智慧了,太文青了。bZ5的出现,根本不是为了让你享受沿途的风景,它是丰田这头沉睡的狮子,被一群鬣狗吵醒之后,发出的第一声怒吼。这声怒吼翻译过来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所以这事的最终结局,不是丰田赢了,或者某个新势力赢了。而是这场由价格战引发的“黑暗森林”打击,会把所有人都拖入泥潭,大家一起卷生卷死,最后发现利润比纸还薄。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些从不参与这场战争的局外人。因为只有他们,才真正懂什么叫掀桌子。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