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这3个按钮,新手千万别乱按! 尤其是ESP OFF(车身稳定系统关闭),按了雨天容易打滑甩尾! 还有AUTO HOLD和驱动模式切换, 不清楚功能前别动,安全第一!
去年我新买车的时候,自己也像个菜鸟,瞎按了一通。
刚开始以为这些按钮都是装饰用的,结果别说,误按一两次还挺吓人的。比如ESP OFF这个按钮,一按,散热快,驾驶刚开始还以为系统有问题了。后来才知道,是把车身的稳定系统关掉了。
很多新手对这些按钮的功能理解不多,像我那会儿,纯粹觉得关掉稳点,操控灵活,结果,某次雨天转弯,车尾就开始打滑了。这还是信心满满开玩笑的状态,如果当时在高速上,后果就不太好说了。
我也尝试翻了下资料,官方说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这个系统是个救命稻草,尤其在湿滑或者紧急操控时,它可以帮你稳定车辆。有人说,如果出事了,可能还要负责赔偿事故责任(实际上还是细节问题)。但许多新手更关心的其实是我按错了会不会出大事。——答案很简单:要命的事,尤其是雨天,别轻易关掉。
说到这里,又想到另一个按钮,Auto Hold。这个东西其实就是自动驻车,在红灯或者堵车时按一下,踩离合松刹车,车就会自己刹住。别人说不好用,我倒觉得挺贴心,至少少点一直踩刹车的劳累。本来还想问销售,这个功能对新手是不是太复杂或者容易误用,结果人家一句:按了它你就知道便利,没啥可怕。嗯,是啊,但我一直觉得,搞明白比盲用更安全。
(这段先按下不表)
另外一块我小跑题一下:驱动模式切换。很多车上都带运动、舒适、经济等按钮。起初觉得换换模式没啥大用,不过后来发现,调到运动后,油门反应更灵敏,能多感受到一点赛道感;换到经济,油耗明显低一些。试了几次,真心觉得,这个功能除了炫耀也能帮我省点油钱,当然这估算得很粗——大概能省个百分之五到十吧。
但我也试过,有次下雨天切到运动模式,油门变得更敏感,那脚一踩就冲出去一段距离,结果差点横插别人车缝里。短暂喝了番茶,觉得还是平时用舒适为好。毕竟,车子本身最主要还是安全,别为了炫酷踩到火线。
(转个话题)
说到安全细节,我记得朋友也开我车,看到我按了ESP OFF,笑着说:你不赶紧按回去,雨天学开车没学会,别自己吓自己。其实他也没多想,毕竟这些按钮放这里,明明是给老司机准备的。细节上,我还曾注意到,车内的按钮标识很小,像那个ESP开关,平时根本看不清,只有气温调节面板旁边那点小标志。
疑问来了:这些按钮是不是设计得太复杂?其实我猜测(这个猜测未必准)——厂家主要考虑车改装空间和消费者差异化,所以就设计了更多功能按钮,就像电脑里各种快捷键一样。但我一直觉得,对人不熟悉的用户来说,很多按钮还是最好贴一个大招提醒,免得误按。
毕竟,咱们这些普通人开车,不就希望安全、靠谱、少麻烦。你说是不是?尤其是碰到雨天,油门稍微踩大点,车就打滑,心跳加速,谁都不想出事。除了技术上的保障外,基本的认知和操作惯很关键。而这个认知得慢慢积累,我自己就是从误操作中学到的。
今天临走前,我还在想:这些按钮的背后逻辑其实挺像生活,有时候只要一个误会或误按,就会导致全场崩盘(比如雨天打滑甩尾这回事)。但只要知道理的话,还是能化解风险的——只真的要你慢点学。
你有没有试过按错按钮后,有点小惊吓那种?我这种新手朋友还真不少。有次大雨天,开出去接个朋友,突然听到车尾咯噔一声,还以为出什么毛病。结果才发现,是我按了ESP OFF,结果系统禁用,车的反应变敏感了。
很多时候我也在想,买车真的是心累——不是价格,而是这些细节。像我那次在车库开进去,要调一下驻车档,还得时刻盯着侧镜,以免刮到旁边的墙。可得轻点,别让车尾搭上墙皮。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有一堆电动车和燃油车的对比,我觉得一个大区别是,电动车的按钮更少,操作也少得多。传统内燃机车,按钮多,操作复杂,可能还为了炫耀而设计的花哨功能。本质上,越复杂的东西,越容易出错。
其实我还在琢磨,这些功能出在车内,是不是厂家觉得越笨越安全?像我这么个新手,搞不清楚每个按钮的含义,可能就会误按。跳跃点:有时候,惯养成后才发现,车子变得不那么危险。就像我那朋友说:用久了,知道哪个按钮干嘛,出事的几率就少很多。这个逻辑倒挺有道理。
(这段我也没细想过,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同品牌,不同车型,按钮的布局和配色也差异挺大。有的车标配忙碌按钮,有的则简洁得像飞机驾驶舱。你要说,哪个比较实用?其实都差不多——主要还是自己熟悉哪个是雷区。
说到雷区,其实我更担心的还是在雨天、雾天、夜跑,动作一不小心,容易失控。多亏有ESP、ABS什么的才能让我少出点乱子。你们有没有试过遇到过真打滑那次?我那个场景至今难忘,在一条湿滑弯路上,如果不是系统微调得及时,可能早就熬不住了。
想问问你们:自己用车多长时间才开始放松?有没有什么按钮是雷区?我觉得,还是得多多试错,但记住:安全第一。毕竟,路上不比家里,没人帮你擦屁股。
要不,闲聊到这里,留个悬念:你们遇到过的最奇葩操作或者误按场景是啥?我觉得,这可能比技术细节更值得反思。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