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什么叫“手慢无”?9月5日,全新问界M7刚一开预售,结果十分钟砸出2万单、一个小时干裂10万、一天飙到15万台,这手速简直能PK春运抢票的老铁们。还没等大家弄清楚这车究竟有啥稀罕,华为商城App直接给干崩了——现场堪称全民“抢问界”,比抢奶茶券都狠。朋友,这可不是凑热闹,15万订单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狠角色?智能电车能不能真的逼疯BBA,彻底让豪华油车们失业?再不深挖,这瓜怕是要过期了。咱今天就来扒一扒问界M7凭啥这么卷,智能汽车的爆款密码在哪里?
这次问界M7的预售场面就是一场“实力秀肌肉”的大型battle——传统豪华品牌BBA宝马、奔驰、奥迪还在为“油改电”犹豫徘徊,问界早已扬鞭策马,自信地高喊“我们不玩虚的!”你看一页配置表,比理想L6还大一圈的体型,轴距直接拉到3030mm,乘坐空间说是“小板凳终结者”也不夸张。新上的吸顶娱乐屏、冷暖箱、零重力座椅这些玩意儿,说直白点,是把“家里头的舒服”照搬到车里,活脱就是“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典型代表。最带感的是华为那整套智能辅助驾驶,简直就是汽车圈里放大招。无图全国通行?想想都让人乐得嘴角上扬。原来的“双手扶方向盘”,现在成了“手握科技”的小写意。
钱,当然是关键。预售价28.8-36.8万,纯电还贵点,但你细琢磨,这属于“降价增配”同价位还捆绑了四驱和激光雷达,做到了“我就是要让你服”。这波操作,连老司机都得感叹,问界这不是“卷王”,是直接搅了豪华SUV的局。订单里BBA车主占30%,油车增换购超六成——这数字搁哪儿摆都能让传统豪车老板们直接胃疼。
咱中国汽车市场,头些年一直玩的是“外企当妈,自家当娃”,往高端蹭,结果蹭成了“谁家发动机声音大就是豪车”,智能只是个“噱头”。这几年甭管新势力还是老炮儿,全在卷智能,卷体验。问界这波,算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看品牌溢价不及BBA,真比起尺寸空间、科技配置,以及那主打的智能驾驶,已经杀出一条血路。
大家伙平时买车,关心啥?除了车标有面儿(老婆回家有的炫),主要还是真体验,坐着要爽,开着要稳,最好能让人“啥事都不用操心”。问界M7把这些痛点用“科技+舒适”一锅端了。舱内激光雷达一上,既保证辅助驾驶实用,又让外观颜值在线,不至于搞成“网红大盒子”。主驾零重力座椅+吸顶娱乐屏,孩子家里嫌沙发不够软的,直接去车里躺了。
网络上的声音可不仅是唱赞歌。有的人质疑这么多智能系统,到底用起来靠不靠谱?华为搞手机厉害,电车会不会“水土不服”?也有人问,预售订单跟实际交付可能两码事,月底要是都退了才叫真崩盘。还真得承认,智能化炒热了市场,最后还得拼出厂品质和售后口碑。眼下的“抢单大战”,倒像极了双十一,有热度,有疑问,也有期待。
不过先别急着高兴,老百姓的聪明劲儿不是吹出来的。网上一搜,关于电车智能驾驶的“翻车”段子,分分钟叫你“头皮发麻”。本该解放双手,却时不时来个“误判路况”“自动跟车追尾”,有的用户甚至调侃“我的华为手机卡顿就忍了,要是车也来这一套,是真得叫天天不应了。”就算华为ADS 4系统看起来是“全活”,但对大多数普通用户,那一屋子的传感器,用起来有点像给猫装了GPS项圈——理论心安,实际用起来就怕出幺蛾子。
再看看20多万的价格,虽然说“增配不增价”,但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也不是个小数。尤其纯电版价格飙到38.8万,对一部分消费者来说,心理关完全没突破。油车车主的“增换购”被吹得很猛,现实里不少人还是悄悄留着“备用宝马”,怕新技术“半路掉链”。并且,预售爆单不=最终交付,“网红车”能否变成“长红车”,大家心里其实是打鼓的。前几年有个某品牌电车,预售高唱入云,结果交付延迟、系统小毛病不断,最后一地鸡毛。问界M7会不会重蹈覆辙?谁都不敢打包票。
还有反方声音质疑,这次预售火爆有水分。比如企业批量采购订单,实际买家到底多少;车企自己下单冲销量,数据造势成分到底几成?毕竟中国汽车市场历史上“订单量造势”花样百出,吃瓜群众早已练就火眼金睛。等真正开上路,还得靠用户口碑一锤定音。
华为背书确实给问界撑了底气,但曾经华为P系列手机也是“炸裂预售”,后面爆出品控问题,连余承东都忙着道歉。这波智能电车风口,拼的是“稳健交付+实际体验”,不是蹭流量就完事儿。问界M7的核弹式订单,如果后面交付和售后不跟上,反转剧情分分钟上演。
偏偏现在,智能电车军备竞赛已经是“刺刀见红”。问界M9连续16个月霸榜50万级销冠,M8踏稳40万级SUV榜首,问界这套M9、M8、M7矩阵就是一副“三英战吕布”的架势。新M7爆量只是第一步,背后还有华为刀法、赛力斯造车、全国渠道协同作战。理想L6、蔚来ES6、比亚迪唐DM-i全都躺在射程之内。对豪华油车来说,这不是“市场份额之争”,更像是“饭碗保卫战”。
更绝的是,技术升级变相带动了市场换购潮。业内人士孙少军说得透,M7订单里油车换购高达七成、BBA车主三成,这群人原本是“消费升级”的典范,现在干脆“科技降维打击”。宝马奥迪的车主,居然成了电车阵营的新粉。原先“开宝马就是有面儿”,现在成了“没自动驾驶有点Low”?这种身份焦虑,才是问界真正捅破的窗户纸。
品牌力方面,问界虽然没BBA那种百年传承,但借着华为这股数码风,智能配置直接“拉满”。无图全国通行,说得直白点,“北京到哈尔滨”路上不用再发微信群问导航,“科技一条龙”服务都给你安排妥了。这也是中国科技企业集体向全球发起的呐喊我们不再只是“性价比担当”,“产品力+创新力”也能PK国际大牌了。
这波操作,别说三四线小县城用户“喜大普奔”,就连北上广的土著也忍不住跟风。淘宝店主隔壁宝马老哥,转头问界试驾直接下单。汽车圈的故事就是这么魔幻,从“油电之争”变成“智能之争”,传统豪车的“身份红利”正在被“科技红利”无情消解。
眼下风头正劲的问界M7,未来仍有不少暗流。智能汽车的真正考验不是预售瞬间爆单,而是交付周期、售后服务、系统稳定性这些“硬撑”。车机系统升级,讲究的是“快、准、稳”,要是天天弹窗升级,用户怕不是要“心梗加速”。前有造车新势力“百亿补贴”烧出灰烬,后有消费者被“车机变砖”吓退,问界要实现长期霸榜,不能只靠“杀人诛心式”订单。
分歧也越来越大。有人觉得电车就是智能家居的延展,未来买车看的是操作系统而非发动机。也有人坚信“汽油才是灵魂”,电池、电驱、安全隐患这些东西,小区大爷永远嘴里有话“新技术啊,就跟刚出来的智能门锁一样,不出事儿还行,真要是坏了,你能修吗?”智能化配置能不能真的解决用户需求,还是浅尝辄止的“噱头”,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
另外,车市集中“抢单”的背后,也是宣传和资本双重推手。大单量意味着声势浩大,实际拿到手钥匙才是真本事。传统车企不是没翻过身,特斯拉也曾经历过交付危机。问界M7如果不能在生产环节追上口碑,后续投诉分分钟会上热搜。
市场越热闹,越要冷静。问界高调宣称“智能电动汽车新时代”,但伴随技术迭代、政策变动、用户需求升级,未来三年能否一直高歌猛进?谁又能保证不会出现“昙花一现”?都说“新势力领头,老品牌跟进”,其实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说了半天问界M7火爆预售的传奇,你要真让我站在“反方”角度上多琢磨琢磨,这热闹背后有没有点“自家人下单、自家人点赞”?智能配置说是全国通行,实际一试到底平不平顺,那怕还是个问号。你让我真夸问界M7,那我得先检验一下订单是不是货真价实,售后跟不跟得上。如今国产电车,宣传都忙着“跟苹果比创新”,却不提系统崩溃、体验翻车这事。车内装的科技太满,平时不觉,万一一出毛病,你喊谁?还真得给问界提个醒,冲销量不是追热点,真服务、真体验才是王道。
你们觉得,问界M7这日进斗金的订单,是中国汽车智能化的真正崛起,还是一场有点“自嗨”的营销狂欢?你会为“全国通行”“冰箱彩电大沙发”这套豪华配置买单,还是坚定地守着自家老宝马挥舞小旗杆?智能汽车的未来是不是就此一锤定音,还是还有“大幺蛾子”没被揭开?别光看热闹,赶紧留个言,小编等你们来battle!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