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Jasper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就像一场‘达尔文式’的生存竞争,参与者超过 100 家。大家拼命降价促销,最后只会把整个行业拖入利润消失的深渊。
这是奔驰 CEO 康林松近日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说的话,相比于以往的发言,康松林这次在采访中明显有些火气,因为奔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奔驰的压力来自销量的下滑。
2025年二季度奔驰全球销量下降 9%,中国市场的跌幅更是达到 19%,只卖出约 14 万辆车。营收也跟着缩水,集团总营收同比下滑 9%,纯电动汽车业务更糟,销量同比大跌 24%,只有 3.5 万辆。
去年上半年奔驰净利润有61亿美元,到了今年上半年只有27亿美元。
哪怕是奔驰,中国市场的价格战也已经直接冲击了它的销售结构和盈利能力。
在康松林眼里, “达尔文式”的竞争绝不是空穴来风。
过去两年,中国新能源车企数量一度超过 120 家,几乎每个月都有新车型发布。为了抢占市场份额,降价成了最快的办法,有品牌在一个季度内连降三次价,单车降幅甚至高达 4 万元。
但在这场热闹的降价潮下,却是万劫不复的利润压缩。根据数据显示,行业整体利润率已经被压到平均0.83%的水平,很多企业靠补贴才能勉强维持运营。
2024年,中国全行业因为价格战导致的亏损高达 1776 亿元人民币。这种“烧钱换销量”的玩法,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灾难。
而奔驰在中国市场本身的优势,就建立在豪华领域上。
整个行业都在因为促销、低价而被影响,再加上中国新能源车企开始讲述“高端化”故事,奔驰本身在品牌溢价、技术和服务上的优势在被迅速瓦解。
对奔驰来说,并不是没有钱来烧。康松林在采访中表示,与一些竞争对手不同,不想不惜一切代价抢占中国市场份额,而且以大规模促销来维持高销量的定价策略本身就是错误的。
消费者虽然受益于低价,但当所有厂商都在亏本卖车,研发投入和服务质量必然受到影响,最终受损的还是车企本身和整个市场的健康度。
在康松林眼中,销量并不是唯一指标,如果牺牲利润和品牌价值去换销量,就等于自断后路,这一点无论是中国的新势力还是像奔驰这样的国际巨头。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采访并不是康林松第一次谈到中国的竞争格局。
早在 2023 年上海车展上,他就说过欢迎公平、开放的竞争,认为竞争能逼着厂商更快创新、提升技术,甚至在中国车企被欧盟增加关税时也站出来为中国车企能在欧洲得到公平竞争撑腰。
如今一年多时间过去,康松林的态度仍然没有变化。
面对中国市场中一场越来越像淘汰赛的价格混战,他希望行业能回到用产品和技术决胜的道路上,而不是一味靠低价抢生意。
而这则采访,看似是奔驰CEO的破防瞬间,实则是这位来自瑞典的德国高管为全球车企有序发展打的清醒剂。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