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狂销114万辆,出口量“碾压”比亚迪!闷声发财年入4800亿!

说真的,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有些玩家就是能把牌打得让你意想不到。大家伙儿的手机屏幕,天天被比亚迪刷屏,今天又卖了多少万辆,明天又降价背刺谁了,感觉整个中国车市,聚光灯就只给它一家开着。结果呢?你把头从屏幕里抬起来,往旁边稍微那么一看,会发现有个家伙,一声不吭,正蹲在角落里,面前的钱堆得比谁都高。

这家伙,就是奇瑞。去年,这家我们以为在国内市场有点跟不上节奏的老牌车企,竟然悄无声息地往国外卖了超过114万辆车。你没听错,114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当红炸子鸡比亚迪,卯足了劲出海,一年下来也就43万辆出头。这数字一比,比亚迪那势头汹涌的出口量,在奇瑞面前,简直就像个刚起步的小弟,连人家的零头都凑不齐。这事儿就特别有意思了,一个在国内声量几乎被对手淹没的品牌,是怎么做到在海外战场上,反过来把国内的“霸主”给按在地上摩擦的?这里头,藏着一套完全不一样的打法,一种闷声发大财的生存智慧。

这根本就不是一条赛道上的玩法。比亚迪在国内的地位,那没得说,绝对的王者。去年四百多万辆的总销量,把新能源这块地吃得透透的。对它来说,国内是基本盘,是帝国的核心,出口呢?那是刚刚发现的新大陆,正在兴奋地插旗圈地。但奇瑞呢?完全是反过来的逻辑。它总销量的四成以上,都是卖到国外的。你想想看,每造出来10辆车,就有4辆甚至更多,直接装船运往世界各地。它不是在“搞出口”,它的主战场,早就已经是全球了。

这种玩法的好处是什么?是真正的全球化抗风险能力,也是实打实的利润。当你在俄罗斯、在巴西、在中东的街头,看到奇瑞的车像咱们这儿的卡罗拉、朗逸一样普遍时,你就明白它扎根有多深了。它不是简单地卖车,它是在当地建厂,搞本地化运营,把自己活成了当地市场的一部分。这带来的就是去年超过4800亿的营收,增长超过50%。所以你看,比亚迪虽然总盘子更大,但那是倾全国之力在一个巨大单一市场里卷出来的。奇瑞呢,它是在全世界几十个市场里,一点一点啃下来的江山。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老话,奇瑞算是玩明白了。

奇瑞狂销114万辆,出口量“碾压”比亚迪!闷声发财年入4800亿!-有驾

别看它现在这么风光,要是把时间倒退二十多年,奇瑞的出生故事,简直能写成一部血泪史。那会儿是1997年,安徽芜湖那帮人,心里揣着个造车梦,也不知道哪来的胆子,就从英国福特那儿买了条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厂子是有了,但问题是,那个年代,国家根本不批新的轿车项目。怎么办?只能偷偷地干,对外就说自己是搞汽车零部件的。这种“地下工作”,一干就是两年。

到1999年,第一台发动机、第一辆轿车,终于从产线上下来了。可喜悦没持续多久,新的绝望就来了——没资质,你造出来的车就是一堆废铁,根本不能卖。到了2000年,库房里堆着两千多辆崭新的轿车,一辆都动不了,公司账上快没钱了,奇瑞成了个名副其实的“黑户”。眼看着这个梦就要死在摇篮里,谁能想到,2001年,转机来了。通过和上汽集团“联姻”,挂上了“上汽奇瑞”的牌子,总算是拿到了那张比什么都珍贵的“准生证”。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风云轿车一炮而红,接着,2003年那辆不到5万块的QQ,简直就像一颗炸弹,直接引爆了整个市场,从那之后,奇瑞才算真正活了过来。

这段差点“夭折”的经历,给奇瑞的骨子里刻下了一个烙印:技术必须是自己的。靠别人给的“准生证”不靠谱,靠别人给的技术更不靠谱。所以,当很多人还在靠“市场换技术”的时候,奇瑞就成了个技术狂人。2005年,它就搞出了自己的ACTECO发动机,彻底摆脱了技术上的束缚。也就是因为这种玩命搞研发的劲头,它后来才有了“自主品牌黄埔军校”这个又爱又恨的称号,因为太多从奇瑞走出去的人,后来都成了其他品牌的顶梁柱。

如果说早年间的奇瑞是靠着QQ的性价比杀出一条血路,那现在的奇瑞,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技术偏执狂。它知道,没有核心技术,你永远只能在低端市场里打价格战,永远挺不直腰杆。所以,在2022年,它搞了个叫“瑶光2025”的计划。这计划说白了就是一场豪赌:未来5年,砸超过一千个亿进去搞研发,建三百多个实验室,什么火星架构、鲲鹏动力、雄狮科技,就是要用技术把自己武装到牙齿。

奇瑞狂销114万辆,出口量“碾压”比亚迪!闷声发财年入4800亿!-有驾

这场赌局,现在看来,它赌对了。去年,奇瑞的新能源车销量暴增了两倍多,超过58万辆。虽然跟比亚迪比起来还差得远,但这股追赶的势头,谁看了都害怕。今年前三季度,这数字又冲破了70万,根本停不下来。这种技术上的厚积薄发,让它在全世界都有了底气。因为手里既有成熟的燃油车技术,又有快速迭代的新能源技术,它能根据不同国家的需求,灵活地调整产品组合。再加上遍布全球的工厂和供应链,成本控制住了,利润自然就来了。去年,它也终于挤进了财富世界500强,这是对它这种“笨拙”坚持的最好回报。

这么回头一看,奇瑞和比亚迪,走的真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比亚迪像一个武林宗师,在一个巨大的山头(中国市场)上,把一门绝学(新能源三电技术)练到了极致,然后宣布自己是天下第一,再号令群雄出征海外。而奇瑞呢,更像一个苦行僧,从一开始就背着行囊,在全球的版图上,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去拜访,一个市场一个市场地去适应,最后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走遍了世界。

这两种活法,没有谁对谁错。毕竟,中国这个超过3000万辆的庞大市场,足够容纳各种各样的成功范本。现在,比亚迪正磨刀霍霍,今年的出口目标直指百万辆级;而奇瑞也绝不会停下脚步,120万辆可能只是个新的起点。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对决,其实才刚刚拉开大幕。奇瑞的故事只是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那个总被聚光灯忽略,只顾着自己默默耕耘的家伙,可能才是那个藏得最深、走得最远的赢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