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空气里,还有点儿隔夜的凉味儿。立交桥上车流急得像秋天刮起来的风,小王的“宝马”却杵在桥中间,一动不动。人来车往,鸣笛声此起彼伏,那情景别提多尴尬了。就在早高峰这点儿事儿儿,上班族踩着点儿赶路,他自己站在车边都快蹿火了。这事儿后来大家才听说,他是因为懒得保养,发动机一拉缸,咣当就趴窝了。修修补补的价格,几万块,差不多真能买个国产好车了。
说这事儿不是为了取笑,是扎扎实实给大伙儿提个醒。车这东西吧,看着像不会说话的铁疙瘩,其实比咱家里的东西还娇气。你对它上心,它就听你的,老老实实在路上跑;你要嫌麻烦,它大半夜闹脾气趴你家门口都不算稀罕。“伺候车”不是什么技术活,老祖宗那句“细水长流”,才是真谛。
讲点实在的。买车的时候,厂家送你一本小书,你知道吧?那可是保养的“秘籍”,别嫌字小图多就塞后备箱没心思理它。人家工程师是费了千辛万苦,烧了数不清的油和钱才搞出来的小册子,啥时候换机油,多久检查轮胎,标得清清楚楚。这东西吧,不是笼统地为了赚你的换件钱,而是按“健康线”给你划的规矩。你说那邻居,两万公里不换机油,车照跑不误;可万一这侥幸真出幺蛾子,车半路彻底罢工,叫拖车的人可能才知道后悔。归根到底,那些保养标准是技术人几十年实践的经验累积,妥妥靠谱,比啥都值得信。
咱说说机油。张嘴就能联想——它就是车的“血液”。血液要是浑了、有问题,身体肯定得跟着“闹脾气”,车也是。换机油别只换机油,要带着机油滤芯一块儿换,你想挂水时药瓶得换了吧,针头能不换吗?这道理谁都懂。再往深了说,空气滤芯是“口罩”,车吸进去啥样的空气全靠它过滤。“口罩”堵了,车喘不上气,跑着费劲还费油。更别把空调滤芯忽悠过去,那是连着驾驶员和亲戚朋友肺的净化器,一年换一次或者跑个两万公里换掉,保温暖的内里才干净、舒适。
再有轮胎这事儿,你别觉得它无关紧要。轮胎是车的“鞋”,鞋不合适直接影响路上脚步得劲儿不得劲儿。胎压高了吧,坐着颠;低了吧,费油磨损还快。你看看轮胎纹磨得差不多没?磨平了,那就是光脚踩渣子路,危险不危险心里清楚。还有一个特别能提醒的问题——刹车片。平时开车听到“吱吱”尖叫声,这绝对不是哪儿松动了,是刹车片“告状”,它快不行了。刹车油也别忽略,开两年里头进了水,那要命的一脚刹车可说话不算数。到时候前面是墙是沟,后边是啥车压着你,谁也保不了。
这些细节听着像鸡毛蒜皮,却实打实关乎安全。像防冻液这种东西,也不只是防冻,关键冷却发动机,别让“掌舵”的心脏烧坏了。电瓶更别小看它,寿命差不多就三五年,关键时刻车打不着火,尴尬得让你怀疑人生。火花塞也是个不起眼又重要的小东西,经常检查,它直接关系车启动是否顺畅。
这些部件吧,维护起来其实也就跑跑修理厂、花几十块,省事儿又省心。你若拖着,真等大问题爆发再下手,花个成千上万的维修费不稀奇。所以不到关键时千万别闹懒,日常多留点心眼,听听车启动时声音怪不怪,方向盘抖不抖,注意车底有无漏油漏水的小痕迹。这些小毛病,早发现能省多少弯路!
说到底呢,养车这事儿跟处对象差不多,感情得维系。你对它这“小伙伴”好,它才不让你坏啥事儿、遭啥罪。隔壁小王那事儿多惨,你说咱们是不是得多操点心?将来喝彩安稳的路途,才能少跑一趟修理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