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统治世界的希望其实不在于比亚迪也不在于问界小米,而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挽救续航和安全难题让中国车企迎来革命性突破

去年我跟一位新能源电池研发工程师闲聊,问他:你们那固态电池啥时候能批量投产?他一边撇嘴一边说:要真能稳产,估计早卖爆市场了,别被最近的宣传忽悠着了。这话当时我没太上心,毕竟坊间对固态电池的期待已经炒了好几年了。可最近越深入调研越感觉,这东西真可能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在全球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比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虽牛,但也有天花板,问界、小米那些生态车更像是噱头,不是根本。

想想固态电池的真正厉害,第一点是安全。传统锂电池里面用的液态电解质,容易漏液着火,是所有车主和厂家的心头大患。我记得有次朋友修车时跟我吐槽,一个电池包小小的损伤竟然导致整车起火,真吓死人。固态电池用的是固体电解质,不仅耗材不易燃,还有个关键指标——分解温度比液态的高出6到15倍,保守估计它在200℃高温环境下都不容易起火。还有那种针刺实测,我实地看过新闻视频,电池穿透后竟然没炸没着火,这得多少车企与供应商的锅都能甩出去啊。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统治世界的希望其实不在于比亚迪也不在于问界小米,而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挽救续航和安全难题让中国车企迎来革命性突破-有驾

再说续航。大家都说电动车续航不够用,东三省冬天一低温,续航里程直接打折扣,用户心里慌得很。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手头有个样本显示,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比传统锂电池高2到3倍,那相当于现在体积相当的电池,续航能达到1200甚至1800公里,直接甩油车几条街。想想你跑长途1000公里不需要中途充电,想停就停,充电大概也能像加油一样快,极大提升用户体验。不过这里前面我说的续航数字,其实是根据行业少量样品和论文估算的,别当万能准绳。固态电池的低温衰减少,这对北方实行"冬季用车大考"尤为重要。

再说寿命,汽车电池最头疼的就是衰减。有人拿过手还给我测:你这车开了4年咋电池还挺健康?其实传统锂电池800个循环寿命后容量马上跌成鸡肋,但固态电池的表现完全不一样。厂家给的样本推测,循环达到2000次后还能保持92%容量,3000次还有88%。简单算下,按年跑3万公里算,10年里大几万公里的总续航没明显衰减,这应该是解决了用户购车心理门槛的关键因素吧。固态电池其实是给电动车功率、续航和安全三大痛点一次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升级。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统治世界的希望其实不在于比亚迪也不在于问界小米,而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挽救续航和安全难题让中国车企迎来革命性突破-有驾

再说说供应链,这里跟大家讲个对研发流程的感受。电池项目就像造房子,原材料是砖头,设计是图纸,而质量管控和供应链管理就是工地上的监工和工人。固态电池用的材料和工艺很不一样,传统的电池厂房再大脑袋也干不了这活。国内一些创新型企业和研究院正比拼这块工地管理和技术突破。供应链的壁垒是看得见摸得着,不能光吹概念。要保证电池产线的大规模稳定产出,原材料采购、品质监控、后期测试都得严丝合缝,怎么保证100%良品率?这其中暗藏的技术和管理门槛其实比外人想象复杂得多。

不过刚才我说得有点绝对了,说固态电池能一下革新所有问题,其实还要打个问号走个弯路。研发周期长,成本还高,供应链适配还不成熟,所以离真正量产还有段距离。加上固态电池还有技术细节上的难点,比如电极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稳定性,暂时还没完美解决。这就是为什么目前国内外电动车厂大多还是先用改良版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只在小批量和高端市场先行试水。业内朋友估计量产时间多是在2025-2030这个模糊区间,具体哪年,还不好说。至于成本,我粗略算了一下,要把这个电池装进40万级别的车型中,单纯电池成本得比现在降低20%-30%以上才可能带来市场爆发。

小跑题,说说我最近在成田机场的一个角落看到的展览,有个日本研究组推出了固态电池汽车模型,居然对比了当年日产Leaf的电池方案和现有固态电池设计。虽然不大现实,但感觉国与国在这块研发上的角力,更像是科技版的老年人打麻将,你来我往,各自暗藏招数。咱们中国在资金和人力上都不输,关键还得在技术细节上拔得头筹。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统治世界的希望其实不在于比亚迪也不在于问界小米,而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挽救续航和安全难题让中国车企迎来革命性突破-有驾

我跟一销售店老板闲聊,他说:你看现在电动车卖得好,是价格、补贴和大环境一起推的,安全和续航真正让客户心安的底气还没完全建立。这句话很戳人,也说明固态电池如果成了爆款,或许能带一波车辆保值率的显著提升。因为10年过去电池萎缩问题解决了,车主换车意愿降低,二手市场活跃度会明显增加。

对了,我刚才翻了下相册,竟然找到去年在一个供应链会议上拍的白板,画着复杂的电池材料供应链图,线条密密麻麻,让人心生敬畏。里面透露的信息是:要把固态电池做到量产,不仅是锂资源的问题,还有钠、硫、锆酸盐这类材料稳定供应链的挑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统治世界的希望其实不在于比亚迪也不在于问界小米,而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挽救续航和安全难题让中国车企迎来革命性突破-有驾

那么你觉得,固态电池最大的问题到底是谁来扛?是研发团队的技术突破?还是供应链的大规模铺开?还是市场上用户愿不愿意买单?毕竟这事儿牵扯到汽车产业链每个环节,插进去哪个环节出问题,吹牛都白搭。

(这段先按下不表)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统治世界的希望其实不在于比亚迪也不在于问界小米,而在于固态电池的研发挽救续航和安全难题让中国车企迎来革命性突破-有驾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刚买新能源车,开着开着突然续航掉得跟坐过山车似的,心里那个慌啊。未来能不能全靠固态电池彻底把这种焦虑扼杀在摇篮里?咱只能等着看了。我个人怀疑,真正要把固态电池做到人人买得起,随时随地都安心用,可能还得绕过不少弯路。你说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