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美国汽车圈那帮大佬出来说话,什么福特CEO,什么通用前高管,那个表情,那个语气,就好像亲眼看见哥斯拉在底特律市中心跳《科目三》,那种震撼、不解、和一丝丝想跟着摇摆的纠结,实在是太典中典了。
他们说,坏了菜了,中国车载智能科技,我们西方仙法根本看不懂啊。他们还说,再不支棱起来,底特律就不是铁锈带了,那是直接快进到赛博遗迹,考古的都得摇着头走。
这种集体心态爆炸,源头很简单。就是中国电动车这个玩意儿,已经不是什么“鲶鱼”了,这是直接往全球汽车这个小池塘里扔了一头开了基因锁的史前巨鳄。去年全球70%的电动车产量是中国造的,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在修仙小说里,一个门派突然宣布,我们承包了整个大陆99%的灵石矿脉,并且掌握了“一键筑基”的神功,现在开始全球大派送。你问别的门派怎么想?他们没想法了,他们现在只想知道怎么才能加入我们。
欧洲市场那个自诩高贵的后花园,已经被咱们的电动车开着推土机进去种菜了,市场份额破10%只是开胃小菜。就连美国人自己的后院墨西哥,现在也快成咱们的自留地了。这已经不是什么商业竞争了,这是闪电战,是降维打击,是三体人看了都得过来递根烟,问一句“哥们儿,你们这科技咋发展的?不符合宇宙规律啊”。
最让那帮美国老铁破防的,是他们把比亚迪海鸥这车,像研究外星人一样给拆了。拆完之后,一群工程师围着零件面面相觑,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见鬼了。他们发现,哪怕把美国工人的工资降到墨西哥水平,把所有零件都换成拼多多特供版,他们也造不出这个成本。这他妈还怎么玩?!
这不是成本问题,这是道法问题。中国的玩法,不是在一个成熟的体系里做优化,而是直接掀了桌子,说以前那套规矩都作废,现在我来定义什么是车。他们把整个产业链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无情的工业绞肉机。从刚果金的锂矿(字面意义上的掐住命根子),到电池正负极材料,再到总装,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这个闭环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能以一种近乎疯狂的速度自我迭代。
美国人搞一款新车要4.2年,够我们这边一个新势力从PPT发布到公司倒闭再到创始人重新创业成功了。我们这边平均1.3年一款新车,这不是迭代,这是细胞分裂。车企的工程师可能上个月还在搞轿车,下个月就在研究怎么给SUV装上卡拉OK和无人机了。突出一个不务正业,突出一个整花里胡哨的。
但消费者就吃这一套。
我作为一个被各种智能设备惯坏了的中年人,对此深有体会。福特的CEO试驾完中国车,说了一句灵魂拷问:为什么他们的车不用连手机就能接入数字生活?通用CEO更绝,说我们的车机像是2010年的诺基亚。说真的,我上次在朋友的美系车上想连个蓝牙,那个过程比我当年高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还难,最后我放弃了,直接开了手机外放。这种体验上的落后,不是技术问题,是认知问题。美国车企还把车当中枢,而中国车企已经把车当成手机的一个超大号配件了。
他们当然想解决,但他们解决不了。因为现在的美国,它的道骨已经变了,它是一个金融帝国,一个用PPT和华尔街故事构筑的空中楼阁。而中国,是那个把全世界的工厂都吸到自己身上的工业利维坦。全球35%的工业产出,这不是一个数字,这是业障,是所有工业国的噩梦。
你说特斯拉?特斯拉才是最聪明的那个。它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打不过就加入”。马斯克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反向应用。他把工厂建在上海,用的就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工业绞肉机,来武装自己的产品,然后返销全球。这叫什么?这叫开窍了,悟了。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但马斯克更懂,爱不能发电,但上海的超级工厂可以。
而那些传统巨头呢?还在纠结。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自己百年积累的品牌、技术、专利,突然之间就不好使了。这就好像一个修炼了百年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突然发现对手直接掏出了激光枪,你所有的内力、招式,在“规则改变”这四个字面前,都成了笑话。你还在一拳一脚地打,人家直接说,我们现在比的是谁按按钮快。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有点魔幻,把造车说得跟修仙一样。但你仔细想想,这事儿它就是这么魔幻,不然你没法解释。你没法解释为什么一个产业的重心,能在短短十年内,发生如此剧烈的漂移。
至于特朗普搞的那个高关税,那就是一个行为艺术。妄图用一堵墙去拦住洪水,结果洪水直接从地基下面渗透过去了。这玩意儿伤敌八百,自损一千,除了让美国消费者买到更贵的中国商品之外,好像也没啥别的用了。历史的潮流,从来不是几条行政命令就能改变的。它只会滚滚向前,把所有挡在路上的人和事,都碾得粉碎。
所以美国人现在急了,又能怎么样呢?最好的办法不是抱怨,不是围堵,而是跪下来,虔诚地问一句:大哥,现在入股还来得及吗?你看特斯拉不就活得很好吗?至于底特律的那些工会和老旧的生产线?那是什么?那是历史的尘埃,风一吹,就散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从来没有中间选项。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