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半年销量突破200万辆,新能源新老车主各有说法
上汽集团这半年在汽车圈里动静闹得可不小。家住闵行的刘工,早上遛狗时还顺口跟我提,今年上汽卖得有点快,听说六月一个月跑出去36万多辆,比去年多出不少。半年前,车友群还在感叹“新能源们冲劲十足,老红旗、蔚来都压不住”,结果这一波数据一出来,老司机们又开起玩笑:“今年路上荣威和MG怕不是五步一个。”
不过,别看热闹非凡,有些配置小细节其实挺少见的。比如荣威新款带的隐藏式水杯恒温装置,一开始只鱼塘群里有人炫耀,后来洗车店张师傅还专门打开副驾给我指,“你看,这个一按,热咖啡都不怕变凉。”顺便提一句,刘工那台MG4手机互联,也是前阵子才整合到小米互通,群里有“发烧友”琢磨着能不能远程刷车机界面,好像还没弄明白。
说起大模型、AI智驾,老王——我们这附近修理厂的熟人,原话搬过来就是,“现在的车,能自己算路线,不怕堵也不怕找不到家,但要是断个信号,老司机还得靠导航,智能,还是带点小毛病。”上汽跟大疆他们合作的方案,听厂里小伙子试过,说自适应巡航在南北高架桥那一段表现跟进口奥迪差不多。不过说实话,天雨路滑那会,摄像头还是给脏了,啥模型都没辙。
新近上市的智己LS9,预热闹腾了将近大半年。身边小马试驾回来,微信语音只丢下一句:“对标理想L9没水分,后排出风口有远程调节,空调分区很智能。要换车,也考虑这台,但怕抢不到首批。”不过,车主群有位“老华”,就吐槽恒温座椅用久了有点偏热,媳妇还以为电路出问题,结果去4S查一圈,说其实就是软硬件调校“太中国胃”。
值得一说的是奥迪E5 Sportback。前阵子,厂区工友孙哥发了几张试装车照片。他说奥迪其实这回是“半路搭便车”,真正的“三电”大底盘其实不少细节是上海那一边工程师抠出来的,本地化接口规矩也完全改了一套。群里有人还八卦,说未来的“奥迪中国”品牌恐怕越来越接近自主思路了,合资范本,怕是得打个折扣。
翻到海外,朋友小米去年出差欧洲,看到满大街的MG5和MG4后,回来就窝了一句:“这车在英国开出租拉孩子放学,搞得本地人都以为MG还是老牌英国货。”欧洲市场那起步根本比国内走得早,一些冷门配置譬如冬季包、主动冰雪除雾,反倒成了中国本地买家买不到的“舶来品”。有买家在葡萄牙买MG,带加热后视镜和三级雨刷,回来在上海掉头找不到原厂件,组装个玻璃都费劲。
维护方面就没那么光鲜了。虹桥那边的老秦,买的荣威Ei5,天窗密封条去年秋天渗水,修了两趟才搞定。售后师傅“一贯神叨说法”:新材料就是爱变形,得靠细心盯着。换一条原厂零件还等了差不多小半个月。倒是新电车的常用OTA升级,去年元旦还整宕机过一回,楼里老司机吐槽:买了新科技,结果还有些新毛病。
这个行业现在也就这样,车多了,服务和小毛病都扎堆。上汽说底蕴深,“70年老厂”,其实技术储备和人缘是真的沉淀下来。老王私下打听,说上汽车架那些技术群,隔三差五就跟华为、地平线的人互怼配置。干老本行的总归心里门清:这波新能源崛起,“老自主”还真是有点底气。
等二手市场开始放量了,邻居老马又得去淘一趟去年那批MG EZS,说是等市口好点,换电池那会还能多挣两千,这些小算盘,咱们楼底每晚麻将桌上都能听见点门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