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级SUV惊现“杀手锏”,两万车主抢着下单,传统车企慌了
开了十几年车,见过太多所谓的“黑科技”最后变成摆设。但最近试驾了朋友刚提的问界M7,说实话,有些东西确实让人重新思考“智能车”这三个字的含义。
先说个细节。上车前在手机上查好路线,坐进驾驶位刚系好安全带,中控屏就自动跳出来问要不要接着导航。全程没碰过手机,也没按任何按钮。这种“不用教就会”的感觉,大概就是鸿蒙座舱想做的事情。据说这套系统响应速度快到300毫秒以内,不过老实说,普通人感知不到这零点几秒,能感知到的是“小艺”确实听得懂人话,不用像训练宠物那样重复三遍指令。
真正让我琢磨的是那套全向AEB。城里开车最怕什么?不是红绿灯,是那些突然窜出来的电动车和行人。有次在路口等绿灯,对面一辆车突然抢黄灯左转,车还没反应过来,脚已经被系统“教育”了——自动刹停,连杯架里的咖啡都没洒。这种时候你才明白,某些配置或许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在关键时刻帮你少进一次修理厂,或者更严重的情况。
至于续航焦虑这事,问界的做法有点意思。增程版能跑一千多公里,纯电版充电快到喝杯咖啡的功夫。身边有朋友专门选了增程,理由很简单:“小区没桩,但想体验电车加速。”这种“左右逢源”的策略,大概就是为了覆盖那些既想尝鲜又不愿冒险的用户。数据显示增程版占了六成多销量,说明市场还是挺务实的。
空间这事得分人看。如果家里只有小两口,五座够用。但要是二胎家庭,第三排就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能不能坐人”的问题。试过很多所谓的七座车,第三排基本就是个摆设,成年人进去五分钟腿就麻。问界M7的第三排,至少我一米七五坐两小时没觉得委屈。后备厢在三排全坐人的情况下,还能塞进两个大行李箱,这个设计似乎比较走心。
比较意外的是静音效果。跑高速的时候,副驾朋友睡着了,醒来问我“怎么感觉没开多久”。后来才知道车速已经120,但车内噪音只有六十多分贝。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看不见的豪华”——你不会主动去注意,但身体很诚实。
价格策略也值得琢磨。起步不到28万,标配的东西已经够用,不用像某些品牌那样玩“选装地狱”。行业有人拆过成本,说整车BOM大概在二十万出头,这个定价空间不算离谱,但配置拉满的姿态确实容易让人动心。上市一个多月大定六万多台,转化率三成,这个数字比很多话说得漂亮的车型要实在。
说到底,车这东西还是得看长期使用体验。所谓的智能座舱、辅助驾驶、零重力座椅,都是要在日常通勤、周末出游、长途自驾中反复验证的。朋友提车一个月,最常说的就是“这车用起来没那么多幺蛾子”。或许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添堵就已经是最大的优点了。
至于值不值这个价,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只是从市场反应看,似乎不少人已经用钱包投了票。传统车企如果还在纠结“要不要做智能”,可能真该下场亲自体验一下,什么叫“用户用脚投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