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出了个事儿,乐子很大,讲的是印尼那边一个叫格拉斯伯格的铜矿,直接被大自然一巴掌干趴下了,物理意义上的那种断网。泥石流,听着就带劲,三体人看了都得感慨一句还是原始的暴力管用。这一下,直接带走了7个人,整个矿区当场停摆,说是全球第二大铜矿,听着挺牛逼,结果一场雨就给送走了,这事儿本身就非常魔幻。
讲真,这已经不是黑天鹅了,这是黑哥斯拉,一脚踩爆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服务器机房。所有人都知道,造一台新能源爹,用的铜,比油车多得多,那不是多一点,是翻着倍的多。这就像你修仙修到一半,准备渡劫飞升了,结果发现你家祖传的灵脉被挖掘机给刨了。这下坏了菜了,直接从金丹期给你干回炼气期。
自由港麦克莫兰,这名字听着就跟个玄幻小说里的跨国宗门似的,反手就来了一个“不可抗力”。这个词特别好用,翻译过来就是“不装了,摊牌了,我搞不定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预计明年产量直接给你打个骨折,少个27万吨。27万吨铜是什么概念?差不多够300万辆电动爹嗷嗷待哺的。这一下,所有PPT上画着宏伟蓝图的车企,有一个算一个,心态都得崩。就好像你约了三百万人来你家吃火锅,锅都架好了,结果卖液化气罐的老板告诉你,他家气罐让驴给踢了,未来一年都没货。就问你怕不怕?
这时候,高盛这帮西装暴徒就出来了,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对着伤口疯狂撒盐。他们说,这事儿影响很大,铜供应的缺口未来一年多得有50万吨,而且产能恢复得到2027年。这是什么?这是递刀子。话音刚落,伦敦和纽约的铜价直接就是一个旱地拔葱,涨了3.6%。年初到现在已经涨了15%了。
你以为车企在哭?人家可能在偷笑,又找到了一个光明正大涨价的理由。之前是芯片,后来是电池,现在轮到铜了。万物皆可涨,就是车不能降。典中典了属于是。
我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我其实不关心什么宏大叙事,不关心谁家的股价又坐了火箭。我只关心一件事,这玩意儿最后会不会算到我头上?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加大加大再加大。你买的每一台电动车,都在为印尼那场大雨买单。这个世界真正的脆弱,就藏在这些不起眼的毛细血管里。一根断了,全身都得跟着抽搐。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把车企比作修仙可能有点侮辱修仙的。人家修仙好歹还讲个因果,车企只讲PPT。
更有意思的是什么?是这个行业对技术的迷信。天天吹什么800V高压平台,什么超快充,吹得天花乱坠,好像明天就能实现充电两分钟,开车两星期。但是朋友,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是铜。更多的铜,更粗的铜线。你技术再牛逼,你的雷电法王杨永信来了,也得有根线才能放电吧?现在的情况是,线没了。这就好比你练成了金钟罩铁布衫,结果发现这个世界是魔法攻击,人家直接一个debuff你就废了。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样的,新能源车的命脉,也不在那些花里胡哨的智能座舱和沙发彩电,而在印尼某个山沟沟里,看天吃饭的矿工手里。这才是真正的朋克。你以为你在跟同行卷生卷死,其实你的命门握在几千公里外一个你根本不认识的人手里,他今天心情不好,可能明天你的股价就要一个趔趄。
说真的,我最近看我儿子玩的那个沙盒游戏,感觉都比这帮大佬的规划要靠谱。至少游戏里挖矿不用看老天爷脸色。
而且还有个更骚的操作,叫金融。美联储那边只要一喊降息,铜价就跟打了鸡血一样往上窜。这两件事儿叠加在一起,简直就是王炸。一边是物理减产,一边是金融放水,这铜价未来要去哪,我都不敢想。车企现在面临的局面,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以前是卷价格,卷配置,现在可能要开始卷谁能拿到铜了。这已经不是市场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在抢生存物资。最好的防御不是降价,是直接把对手的原材料仓库给点了。
所以到头来,你以为是矿难影响了你的车价?不,真正影响你车价的,是你信不信这个故事。你信了,它就涨。你不信,它也涨,因为总有人信。这根本就不是技术问题,这是个态度问题!是玄学问题!就像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发动机不是底盘,是那个三叉星。你买的也不是一台车,是一个“我开奔驰”的身份。新能源车也一样,很多人买的不是出行工具,是一个“我为环保做贡献”的信仰。现在,这个信仰的价格,要加上印尼的雨季了。
最终,这场荒诞大戏的结局是什么?是那些嘴上喊着“用户第一”的车企,会面带微笑地把成本转嫁给你。而你,作为那个虔诚的信徒,只能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乖乖掏钱。因为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特别到可以无视供应链的脆弱和价格的上涨。能过,就是能过。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