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买车比选对象还纠结。
说真的,这事的魔幻程度,堪比你妈逼你相亲,左手一个公务员稳定但无趣,右手一个创业者浪漫但不靠谱,你夹在中间,感觉自己不是在选伴侣,而是在做风险投资。
现在的汽车市场就是这么个德行。一边是新能源大军,扛着“未来”和“环保”的大旗,声浪震天,仿佛明天加油站就要倒闭,不开电车就是与时代为敌,落后,愚昧,不配享受现代文明。
另一边是燃油车,像个被时代抛在后面的前浪,虽然心里还有着对发动机轰鸣的执念,但放眼望去,市面上的选择要么是丐中丐,配置抠抠搜搜,车机傻得像上世纪的诺基亚;要么就是豪华品牌,价格高高在上,让你感觉不是在买车,而是在为别人的品牌溢价含泪买单。
选择的本质不是选项多,而是好选项太少,烂选项又都长得差不多。
消费者被架在这种“要么忍,要么滚”的局面里,突出一个憋屈。
就在成都那个辣得人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车展上,当所有人的聚光灯都打在各种造型奇特的“电动爹”身上时,吉利搞了个骚操作。
他们把中国星的全新东方曜系列,星瑞和星越L,直接推到了C位。
这举动,翻译成人话就是:我知道你们都在玩儿新概念,但不好意思,今天我想聊点实在的,聊聊那些还想买燃油车,但又不想当冤大头的兄弟们,到底想要个啥。
这不像是在卖车,更像是一次实力表态,一次燃油车阵营里发起的“价值保卫战”。
首先,最先被干掉的,是燃油车“土味”的原罪。
很多人对燃油车的刻板印象,就是油腻,老气,设计语言落后十年。吉利这次直接从美学上动手,上来就给你一套“莫兰迪色系”的大嘴巴子。
星瑞的“月牙青”,星越L的“莫高蓝”,灵感来自敦煌壁画。这名字一听就很有文化,但重点不是名字,是质感。这种低饱和度的颜色,高级感拿捏得死死的。它不像某些车漆,在太阳底下闪得像个移动的迪厅土嗨,也不像某些深色,阴天里看着跟刚从矿里挖出来一样。
它的核心就俩字:稳定。情绪稳定,格调也稳定。
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炫耀,是开给自己的,不是开给别人看的。它告诉你,我的品味不需要用亮瞎眼的镀铬条来证明。这在审美上,已经和那些还在沉迷“霸气外露”的油车划清了界限。
然后,是把燃油车“愚蠢”的帽子给掀了。
燃油车最大的痛点之一,就是“出厂即落后”。车机卡顿,功能固定,三年之后,你的车机屏幕就成了一块电子化石,除了听个收音机,干啥都费劲。
星瑞东方曜上来就用了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和千兆以太网,支持整车FOTA。
这玩意儿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你的车从此跟你的手机一样,能在线升级了。今天优化个车机流畅度,明天给你加个新的辅助驾驶功能。以前买车是买断制游戏,发售即巅峰,然后一路贬值。现在这车搞成了网游,没事儿给你推送个版本更新,让你总感觉自己占了便宜,车子越开越新。
这还没完,座舱里标配了高通8155芯片和Flyme Auto车机。8155不稀奇,现在是中高端车型的准入门槛。但稀奇的是,吉利把这套系统调教得能听懂人话了。
以前的车载语音,像个脑子不太好使的接线员,你得一个指令一个指令地说:“你好XX,打开空调。”“你好XX,温度调到24度。”“你好XX,导航到三里屯太古里。”一套操作下来,车都开到五环了。
现在你直接说:“有点热,然后去三里屯”,系统自己就知道先降温再开导航。
这看似一小步,其实是人机交互的一大步。它意味着你终于不用再去学习怎么跟一个铁疙瘩说话了,是机器在努力适应你。这种“智商在线”的感觉,直接把燃油车的智能化体验拉到了和新势力同一水平线。
接下来,是燃油车最核心的尊严:驾驶。
电车快,这是共识。但那种快,是一种安静的、线性的、有点无聊的快。而燃油车的乐趣,在于那种伴随着声浪和震动的,充满机械质感的,不讲道理的快乐。
东方曜系列直接给你塞了2.0TD高功发动机,配爱信8AT变速箱。星瑞零百6.5秒,星越L零百7.3秒。数据漂亮,但更漂亮的是体验。涡轮在1000转就能介入,意思就是,油门踩下去,动力几乎没有延迟,你刚有点超车的想法,它已经帮你把事儿办妥了。
这种指哪打哪的跟手感,是驾驶乐趣的根源。
光有蛮力还不行,得听话。CMA架构,前后配重接近50:50,这让车子在过弯的时候非常稳,不会有那种屁股要甩出去的感觉。星越L还丧心病狂地用上了CCD可变阻尼悬架,这玩意儿能根据路况实时调整悬挂软硬。碾过减速带的时候,不是“Duang”的一声硬砸,而是“噗”的一下闷响,像踩在棉花上,高级感瞬间就来了。
它既能让你在山路上撒野,也能让你在带家人出门时,做一个安稳从容的“老司机”。能文能武,能屈能伸,堪称汽车界的六边形战士。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保命的本事。
聊安全,很多人觉得虚,但关键时刻,这就是一条命和一堆废铁的区别。
全新东方曜在这方面,突出一个“堆料过猛”。车身79%都是高强度钢,给你焊了个结结实实的笼式车身。这玩意的意义在于,真要是撞了,车门还能打开,A柱不会轻易弯折,给你留出逃生空间。
车顶抗压能力是车重的4倍,国标是1.5倍。翻译一下就是,别人车顶能扛一辆半自己,它能扛四辆。这是为了防止你在极端情况下,比如翻车,不至于被车顶压成照片。
还有一个细节,叫“发动机碰撞下沉”。说白了,发动机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了极高的思想觉悟,选择自我牺牲,向下位移,而不是直挺挺地戳进驾驶舱跟你同归于尽。
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才是豪华的底色,是来自工程师的硬核浪漫。
所以你看,吉利在成都车展的这次“亮剑”,逻辑非常清晰。
它没有去跟新能源车拼谁更“未来”,而是选择回答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在2024年,一台顶级的燃油车应该是什么样子?
答案就是东方曜系列给出的:要有不落伍的设计品味,要有能持续进化的智能大脑,要有酣畅淋漓的驾驶灵魂,要有堪比移动头等舱的舒适享受,最后,还要有能在危急关头保你一命的钢铁之躯。
它把所有这些“既要、又要、还要”的矛盾需求,捏合在了一起。
这场车展里,它或许不是最“新潮”的,但它一定是给那些被“电车还是油车”的世纪难题搞得头昏脑涨的普通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最清晰、最没有短板、也最硬气的答案。
它不是来革命的,它是来给那些不想参与革命,只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买一台好开、好用、还有点格调的好车的人,一个不需要再纠结的选择。
这就够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