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市场最近几年变得热闹非凡,各种新能源汽车轮番上阵,似乎谁也不愿意再提燃油车。可偏偏在这个“电比油香”的大时代,吉利中国星东方曜曜系列却在成都车展上霸气登场,以一身新装备站在C位,仿佛是在大声问:燃油车真的已经“凉”了吗?或者说,燃油车还能不能有一个新的高光时刻?老实说,我以前对国产燃油车的看法,跟大部分人一样,觉得就那几个“套路”,没啥新鲜的。但看完吉利此次新动作,我是真有点想法了,他们到底是自信,还是自负,再或者,是掌握了别人没有的“真活”?
先不说我自己的结论,咱们先来看看市场上的“冷知识”。现在谁都在吹新能源,动不动,“行业转型”“油车黄昏”“电车霸榜”。可据2024年上半年的官方数据——国内燃油车基盘规模还有49.9%,接近一半市场份额!你没听错,差不多有一半中国人还在买燃油车。这里头,是不是说明“油车”依然有棱角、有需求、有人买单?
你要问为啥,理由其实也简单:新能源车再突破,总有用不上电、信不过电的地方,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偏远地带,或者是对“稳定性”有执念的人,买车要得还是“稳”和“省心”。这里面的“省心”,不是图技术多花哨,反而更注重体验和品质。
也正因为看明白了这一面,吉利早在2023年台州宣言就喊了“油电并行”战略。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的要两手抓,两头赚。此次东方曜系列车直接把这个战略坐实了:有电有油,把油车也卷起来,让油车玩出了新高度。
那么,很多人心里就犯嘀咕了:你说做电车智能,那没问题,油车智能是不是噱头?吉利的“智能科技”到底是不是炒冷饭?坦率讲,我也不吃这种空头“新瓶装旧酒”的套路,可看完吉利的配置,得承认是真“上心”。
比如“GEEA3.0 电子电气架构”——听着有点像糊弄外行的高大上。其实啊,这东西就是把车的“神经和大脑”统合进一个系统,让车反应更快、数据传输更顺溜。以往油车智能化全靠“拼补丁”,现在直接上“千兆级以太网”,信号是直接“飞”到位。再加上那个FOTA全域无感升级,说人话就是,车里的智能功能不用跑维修点、直接在家“云升级”。这事搁五年前油车用户想都不敢想。
还有一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星睿AI大模型和Flyme Auto车机系统。以前觉得AI这种东西是新能源的专属,现在油车也“安排上了”。高通8155芯片本就是现在智能座舱的顶流,能用上它,说明吉利真舍得下本。再看智能语音、手机互联、车家互联,一切体验都往智能化、大屏化冲。这就回到了最根本的一点——用户要的不是“噱头”,而是实打实的体验和提升。只要你用的顺手、用的爽,管你是油是电?
讲了配置,车迷都知道“颜值即正义”。吉利这波的“中国设计”法码,大有跟别人“分道扬镳”的意思。东方曜系列这几款专属车色——月牙青、莫高蓝、丹青——你要说不懂中国美学,这个名字也肯定能逗你一乐。其实,我最怕的就是那种为了中国风而中国风,结果一看就是花里胡哨、没灵魂。可这几款感觉确实把传统跟现代结合到位。设计里多少有点敦煌文化的实感,让你在车圈里,也能感受一把中国人的审美归属。
再说说“极致驾控”,其实现在市面上讲这点的,都有点志大才疏,哪家不上几个空气悬挂、可变阻尼搞噱头?不过吉利这次比较低调,没拿一堆“帕拉梅拉级”词汇自夸,而是直接用车身调校和底盘升级打底,让消费者“开着就有感觉”,这是真本事。油车其实天然在动力输出连续性、线性上,比大多数电车舒服(当然也有“地表最强电机”那样的例外,但油车驾驶乐趣是实打实的)。吉利抓住这一传统,把底盘和动力体验拉高,给油车粉丝强行续一波命。
消费者再讲究,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安全开玩笑。因此吉利把“中国式安全”摆在了五大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两年新能源车因为结构和用材不同,有时在事故中表现不一。反倒是油车这边经过几十年的底蕴沉淀,安全结构早就摸得八九不离十。吉利这波顺势强化安全,用自主技术打出高分,反而让不少人觉得提心吊胆的新能源不如买辆扎实的油车更安心。
那么问题来了,燃油车能不能逆风翻盘,重回巅峰?我的观点是:不是谁倒退来买燃油车,而是真的需要它。城市化再快,还是有人愿意用油车。新能源再普及,也不可能一夜之间把燃油完全淘汰。更重要的是,如果油车新势力能真心实意“为用户创造价值”,前景就不至于输在起跑线。
我也在思考,其实这算不算“中国式自信”的一次舞台秀?以往豪华燃油车总是德系、日系、美国车占据高位,国产油车仿佛只能“性价比”苟活。这次吉利打出了“重新定义豪华”,还把中国设计、中国科技全部融进去。这能不能激活中国人买国产车的自豪感?能不能拉平合资、进口和国产之间的心理落差?这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深挖的地方。
再看大环境,新能源虽然热,但其实入门的人是真多,忠诚度却没那么高。很多买过几款不同新能源品牌的朋友跟我说,谁家便宜、性价比好就用谁,产品力、技术壁垒这些,对普通群众来说,倒是真的没那么大差别。当大家都卷价格、删配置的时候,恰恰给了燃油车一个“体面升级”的机会:你要体验感、你要安全感、你又不想折腾,那一辆高配油车,反倒成了理性之选。吉利此番出招,就是精准卡住了这个市场的空档。
说到底,无论新能源还是燃油,每一步创新都拼的是对用户的尊重、是对市场痛点的理解。别人怎么变,咱不盲从,把该做的做好就能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所以吉利中国星东方曜曜系列的“杀出重围”,本质上不是靠喊口号,而是在今天浮躁的市场环境下,借助中国设计与智能升级,把燃油车赛道做“深做细”,做出特色,也做出中国自己对“车”的理解。这是吉利的选择,也是中国汽车的机会。
最后聊个我自己的感受。你问我会不会马上奔去买燃油车?未必。可我非常乐意看到吉利这样的动作,给整个市场带来新的竞争,而不是大家你学我、我抄你,最终变成千车一面。中国的汽车市场,从来就不缺舞台,缺的是各条赛道都有人持续创新、敢于挑战既定印象。这类车的出现,正说明燃油不是“过气网红”,而是若干年内依然是消费主力。新能源的竞争力没有让油车出局,油车反而自我进化——这才叫真正的“良性市场”。
所以,假如你正打算换车,不妨多点耐心,多看两眼,不要被什么“全行业风向”忽悠动摇。如果一辆车能让你在设计、智能、驾控、舒适、安全各方面,都能获得高价值体验,这就是好车。别管它是油还是电,更别纠结是不是所谓“豪华”定义下的标签。未来的汽车市场,路还很长,谁会笑到最后,说不定就藏在现在这些“被低估”的新产品里。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