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辆,烧得只剩下个黑架子了。 朋友在群里发了张图,语气里都透着凉气。这才几天功夫,已经是第三起了吧?感觉电车不是在路上跑,而是在排队等着火力全开。
先是西安那辆保时捷,开着开着就着了。紧跟着又是一辆新势力,还有大众的混动。幸好人都没事,但这接二连三的火光,无疑是往滚烫的电车市场里又浇上了一勺油,只不过这油,是带火星的。大家现在看见路边的充电桩,心里都难免咯噔一下。
最让人脊背发凉的,还是十月中旬那起事故。车速快,撞上隔离带,然后就是火。周围的人想救,冲上去却发现根本拉不开那个为了所谓科技感而设计的隐藏式门把手。车门锁死,里面的人… 唉,最后只能看到警方通报里冰冷的驾驶员身亡几个字。
逃生时间能有多久?有报道说,黄金时间可能就一分钟。电池里的能量太巨大了,而且自带氧化剂,一旦热失控,那火势根本不是我们平时理解的那种火。它更像是一场无法扑灭的化学爆炸,从内部开始,迅速吞噬一切。在那种情况下,一个打不开的车门,就成了生与死的最后一道坎。
现在有些论调也很有意思,开始把矛头指向车主。你不能过充啊,你不能猛踩油门给电池太大负荷。这话听着怎么那么别扭呢?我买的是一辆车,不是一个需要伺候的祖宗。电池管理系统(BMS)是干什么吃的?过充保护、过放冗余,这难道不应该是车企在设计之初就必须解决的底层安全问题吗?燃油车油表亮了还能跑几十公里,怎么到了电车,所有技术上的不确定性都变成了用户的责任?这锅甩得可真够干脆。
更可怕的还在后头。想想看,第一批电车上路到现在快十年了,那些老化的电池,就像一颗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响的定时炸弹。随着电车保有量越来越多,基数大了,起火的绝对数量也必然水涨船高。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摆在眼前的事实。
而且,一旦出事,后果可能是普通人根本无法承担的。去年韩国仁川,一辆奔驰电车在地下车库起火,烧了140辆车,楼都熏黑了,损失远超保险额度。幸好是奔驰家大业大,出面兜了底。在国内,要是摊上这种事,车企会管吗?还是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因为一辆车而倾家荡产?
我们追求风阻系数,追求零百加速,追求一块又一块的大屏幕,却似乎正在忘记,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属性,应该是安全。当科技的炫目光环盖过了对生命的敬畏,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危险。毕竟,再快的加速,也快不过火苗蔓延的速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