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

《胡雪岩: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
在中国近代商业的浩瀚星空中,胡雪岩无疑是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他从一个出身贫寒的放牛娃,凭借过人的胆识、卓越的商业智慧和对时势的精准把握,在晚清复杂多变的局势中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成为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然而,盛极而衰,他最终又在时代的浪潮中黯然陨落。胡雪岩的一生,完美诠释了“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这一深刻的商业哲理。
得政策东风,开启商业传奇
胡雪岩的商业崛起,与对政策的精准把握和巧妙利用密不可分。他深知,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政策就是商业发展的风向标,只有紧跟政策步伐,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胡雪岩早年结识了还是捐官候补的王有龄。当时的王有龄仕途不顺,囊中羞涩,但胡雪岩却独具慧眼,认为他值得投资,毅然资助他五百两银子。后来,王有龄官运亨通,很快当上了杭州知府。在杭州知府任上,王有龄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胡雪岩投桃报李,让其代理湖州公库。胡雪岩巧妙地利用这一便利,在湖州办丝行。他用湖州公库的现银支持当地农民养蚕,再就地收购这些湖丝运往杭州、上海卖掉,最后将本金按照规定上交浙江省“藩库”。这一举措相当于胡雪岩拿了无息本金做了一笔买卖,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让他在商业领域初尝官商结合的甜头。
《胡雪岩》: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有驾
此后,胡雪岩又借助王有龄的关系,说服浙江巡抚黄宗汉入股,开办了“胡庆余堂”中药店。在浙江省府两级官府的庇护下,胡庆余堂迅速铺开生意。胡雪岩还通过王有龄的关系,在各路运粮人员中安排承接供药业务,进一步扩大了药店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1860年,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内忧外患,开始拨款让各地大量招募士兵。胡雪岩凭借与官场的紧密联系,承接了大量的军需物资采购和运输业务,几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财经,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胡雪岩在商业起步阶段,紧紧抓住了政策带来的机遇,巧妙地借助官场势力,为自己的商业帝国搭建了稳固的框架。
乘政策巨浪,成就商业巅峰
随着时局的变化,胡雪岩再次敏锐地捕捉到新的政策机遇,乘势而上,将自己的商业版图进一步扩大。
《胡雪岩》: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有驾
1861年,太平军围攻杭州,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食接济清军。虽然最终杭州还是被太平军攻克,王有龄自杀身亡,胡雪岩失去了在官场上的第一个重要靠山,但他很快又攀上了左宗棠这棵高枝。当时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抚,后升任闽浙总督,在组建军队和筹备军需物资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胡雪岩凭借之前积累的商业资源和人脉关系,给予左宗棠大力支持。他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这是一支由外国军官领导、训练,以中国士兵为主的雇佣军武装,为清军收复失地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杭州城被清军收复后,左宗棠投桃报李,不仅让胡雪岩处理杭州善后事宜,同时还委派他管理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清军攻取浙江后,那些官兵将所掠之物全部存在胡雪岩的钱庄中。胡雪岩充分发挥自己的商业才能,用这笔钱在各地开展生意,设立商号,收获颇丰。从此以后,胡雪岩名声大振,在大家心中的信誉度也大大提高。
1873年,左宗棠正式开始筹备收复新疆的计划。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左宗棠需要调兵遣将,筹集大量的钱粮。胡雪岩临危受命,通过在商界和政界的广泛关系,先后六次出面同外国银行斡旋,最终以南方沿海三省的海关收入为担保,借得外债1870万两白银,彻底解决了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时的军费问题。要知道,当时朝廷借外债十分困难,连恭亲王这种朝廷重臣向洋人举债都被拒绝,由此可见胡雪岩的厉害之处。
由于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胡雪岩被授予江西候补道及布政使衔,赐黄马褂,赏二品红色顶戴,并总办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四省的公库。而在商业领域,阜康钱庄已在全国各地开设了20多处分号,资金达白银两千万两以上,拥有的田产多达上万亩,被时人称为“活财神”。他还广泛开展生丝、药材和茶叶等商品的贸易,其中胡庆余堂中药店更是声名远扬,它与北京的百年老字号药店同仁堂并驾齐驱,有“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之称。胡雪岩凭借对政策的精准把握和巧妙利用,达到了人生的巅峰,成为晚清商业界的传奇人物。
逆政策潮流,遭遇灭顶之灾
《胡雪岩》: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有驾
然而,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莫测。当胡雪岩沉浸在商业成功的喜悦中时,时代的浪潮却悄然转向,他未能及时察觉并调整策略,最终逆政策潮流而行,遭遇了灭顶之灾。
19世纪末,中国兴起了一股造铁路、开煤矿、兴轮船的热潮,相关的股份公司纷纷建立。这也引发了民间的炒股热潮,大量资金从钱庄、商号流向股市。胡雪岩旗下的钱庄在这一风潮中放出大量贷款,而这些贷款多数被用于投入股市投机。与此同时,胡雪岩为了从西方商人手中夺得生丝定价权,投入大笔资金囤积生丝。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882年中法关系紧张,中法战争一触即发,市场出现恐慌情绪,银根紧缩,上海的股票市场发生暴跌风潮,形成股灾,大批投入股市的贷款无法偿还,引发了钱庄的挤兑风潮。而此时,胡雪岩的竞争对手盛宣怀趁机落井下石。他抢先一步在市场上抛售生丝,打压生丝价格,使胡雪岩囤积的生丝无法变现;另一方面,他又串通外国银行,催逼胡雪岩提前还款。在内外交困之下,胡雪岩的资金周转失灵,阜康钱庄陷入了严重的挤兑危机。
此外,胡雪岩的商业帝国与政治权力紧密相连,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左宗棠的支持。然而,随着左宗棠的失势,胡雪岩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李鸿章及其爪牙商业大亨盛宣怀为了打压对手,对胡雪岩展开了疯狂的报复。他们利用政治手段,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进一步加剧了胡雪岩商业帝国的崩溃。
《胡雪岩》: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有驾
最终,胡雪岩无力回天,阜康钱庄倒闭,引发了连锁反应,胡庆余堂等产业也相继易主。1885年12月6日,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后,胡雪岩在潦倒中病逝,结束了他波澜壮阔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胡雪岩的一生,是一部生动的商业教科书。他凭借对政策的精准把握和巧妙利用,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当他逆政策潮流而行时,又遭遇了惨痛的失败。这告诉我们,在商业活动中,必须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得政策东风者,才能乘势而上,成就一番伟业;而逆潮流者,必将遭遇巨浪的冲击,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胡雪岩》: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有驾
胡雪岩,一个在晚清历史上响当当的名字。他以钱庄学徒的身份,通过用心的经营,在短短十几年内迅速发迹,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商人,不仅如此,他还打破了封建社会商人身份“卑贱”的局限,获得慈禧亲授的红顶戴和黄马褂,成为历史上的第一人!
《胡雪岩全传》告诉你:一个驾驭了时代大趋势的胡雪岩!一个善于识人、用人、交人的胡雪岩!一个通天入地的狠角色!当然。还有对他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的思考!有关胡雪岩的书此前已经出版过许多版本,大都是小说体裁或者研究专著。这套胡雪岩与其他版本不同,既是传记,又有小说风格,又像研究胡雪岩的专著,读来朗朗上口,不觉枯燥而且发人深省。
他是“商界传奇”、“活财神”、“商圣”,一辈子叱咤风云,不生畏惧,然而,他在弥留之际却严令子孙后人不经商、不从政、不与权臣通婚。这是他对子孙的告诫,也是送给子孙的祝愿。
《胡雪岩》:得政策者乘东风,逆潮流者遭巨浪,顺势者易为-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