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亲口揭秘:华为和上汽合作背后,有什么故事?

点击关注不迷路

余承东亲口揭秘:华为和上汽合作背后,有什么故事?-有驾

最近,汽车圈最热闹的话题,莫过于华为和上汽联手推出的尚界H5。

这款车刚开启预售,18小时订单就破了5万台,价格还定在了16.98万元起步。

有人觉得这是“科技平权”的胜利,也有人好奇:

华为和上汽这俩“老铁”,到底是怎么凑到一块儿的?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合作起步:华为一开始真不想干

要是你以为华为和上汽的合作是“一拍即合”,那可就错了。

华为的余承东自己都说了,最开始上汽找上门时,华为压根儿没接招。

为啥?理由挺实在——忙不过来。

这几年,华为在汽车圈的动静不小,和车企的合作一个接一个。

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个品牌已经让团队忙得脚不沾地。

余承东在直播里直接摊牌:“当时真没资源了,连回应的精力都没有。”

说白了,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上汽那边可没打算放弃。

上汽总裁贾健旭是个倔脾气,认准的事儿非要干成。

他一边跟华为团队磨,一边打“感情牌”:

听说余承东是安徽人,自己也是,干脆搬出老乡情谊来拉近关系。

这招还真管用,余承东后来感慨:

“贾总那股子执着劲儿,让我觉得这合作值得再想想。”

磨合过程:既要技术顶配,又要价格亲民

合作谈成了,事儿才刚开始。

华为和上汽各自有“小算盘”:

华为想把自家最新的智能技术全塞进去,比如那套HUAWEI ADS 4辅助驾驶系统,还有192线激光雷达——这玩意儿现在在行业里都是顶配。

但上汽心里打鼓:这么贵的配置,要是车子卖贵了,消费者买账吗?

这矛盾怎么破?

余承东和贾健旭定了个“死理儿”:

技术不能缩水,价格也不能上天。

俩人干脆在会议室里“死磕”,华为这边把过去几年做车的经验全掏出来,帮上汽优化成本;

上汽那边也拼了命压供应链价格,连工厂都专门建了个“超级工厂”来保证效率。

余承东自己都承认,这事儿搁以前真不敢想。

为啥?

鸿蒙座舱、智能驾驶这些技术,过去都是25万以上的车才敢用,因为成本太高。

“但这次我们决定让利给消费者。”

他说这话时,语气里带着点“豁出去了”的意思。

产品亮相:尚界H5到底有啥看头?

尚界H5亮相那天,成都车展上一堆人围着看。

这款车到底有啥特别的?

咱们拆开来说说。

先看配置:192线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这组合现在在行业里算得上是“天花板”。

简单解释下,激光雷达线数越高,车子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就越精细;

毫米波雷达则能在雨雪雾天里“看”得更准。

两样加一块儿,H5的辅助驾驶能力直接冲到了第一梯队。

再看座舱:全系标配鸿蒙系统。

这事儿听起来不算新鲜,但架不住它便宜啊!

16.98万元的车就给配华为鸿蒙,放在以前,这价格连想都不敢想。

更狠的是,华为还把自家那套“手机、车机、智能家居联动”的活儿全搬上来了。

你手机一靠近车门自动解锁,上车后空调自动调到习惯温度,这些小细节,确实能让人觉得“科技这玩意儿,离生活没那么远”。

至于外观设计,余承东自己都调侃:

“我要求既要好看,又要低风阻。”

为啥?低风阻能省电,续航更长。

最后设计师折腾出个“逐浪曲线”造型,风阻系数直接干到0.23Cd,比特斯拉Model Y还低。

轴距2840mm,后排坐着不憋屈,后备箱601升,放几个行李箱轻轻松松。

市场反响:预售5万台,是真火还是虚火?

尚界H5预售18小时订单破5万,这数据一出,评论区立马炸了锅。

有人惊呼“华为真能造神”,也有人质疑“这数据有水分”。

咱们得客观看,先说为啥能卖这么快:

1. 价格卡位准:

16.98万元的价格,刚好卡在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中间地带”。

买15万左右燃油车的人一看,这车配置高、智能化强,价格差不多,自然心动。

2. 华为技术背书:很多人冲着华为的招牌来的。

ADS4系统、鸿蒙座舱,这些技术在问界、智界上已经验证过,口碑不错,消费者心里有底。

3. 渠道铺得猛:上汽这次搞了个“闪电战”,全国1500多家经销商报名,连豪华品牌4S店都来抢代理权。

为啥?经销商也看准了这车有爆款潜质。

但也有几个问题得盯着看:

交付能不能跟上:订单多是好事,但真要一台台交车,上汽的产能得跟得上。

别忘了,华为之前合作的品牌里,也有过“预售火爆、交付拖后腿”的例子。

售后能不能撑住:智能化配置多,后期维修、软件更新这些服务得跟上。

要是车子出了问题,修车得等半个月,用户体验立马打折扣。

对手反应快:比亚迪、蔚来、小鹏这些品牌也不是吃素的,价格战打起来,H5还能不能稳住优势,得看后续策略。

华为和上汽,到底图啥?

这事得从两家企业的“小算盘”里找答案。

华为这边,余承东说得明白:“我们要把高端技术普及到20万元以下市场。”

为啥?

因为这块地儿以前华为没怎么碰过。

现在问界、智界这些品牌都扎堆在25万以上,20万以下的主流市场,华为得找个“靠谱的战友”一起打。

上汽那边,贾健旭更明白:传统车企不转型,迟早被淘汰。

上汽有工厂、有供应链,但智能化这块短板明显。

和华为合作,等于直接把“技术短板”补上,还能借华为的流量带一波热度。

说白了,这是一笔“用市场换技术”的买卖,但比当年合资车企那套更主动。

合作这事儿,能走多远?

华为和上汽的联手,现在看是“双赢”。

但合作这事儿,从来不是签个协议就完事了。

往后还有几个坎儿得过:

技术迭代速度:智能汽车更新换代快,华为得保证H5的系统、功能不会一年半载就落伍。

成本控制能力:现在H5价格压得低,华为和上汽都得“勒紧裤腰带”。

要是电池、芯片价格波动,利润空间可能被进一步压缩。

用户口碑积累:

第一批车主用了半年,要是毛病多、服务差,后续销量立马“凉凉”。

说到底,尚界H5的热销只是个开始。

华为和上汽能不能把这合作模式复制到更多车型上,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生态,还得看接下来几年的表现。

不过眼下,这俩“老铁”确实给消费者提了个醒:

智能汽车,真不是非得砸大钱才能享受的事儿了。

(全文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