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放大招,全新iX3首发,108度电池续航900公里

最近,相信不少朋友的手机都被一条关于宝马新车的消息给刷屏了,标题一个比一个响亮,说什么“宝马放大招”、“900公里续航终结对手”、“豪华电动车市场要变天了”,搞得好像宝马一夜之间就造出了什么神兵利器,准备横扫整个电动车江湖。

看完这些文章,确实让人心潮澎湃,但咱们作为普通老百姓,买车过日子,还是得冷静下来,把这事儿从头到尾捋一捋,看看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是真材实料的技术突破,还是又一次漂亮的宣传包装?

首先,咱们得把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搞清楚。

很多文章里提到的“全新iX3全球首发”,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准确。

宝马放大招,全新iX3首发,108度电池续航900公里-有驾

宝马这次向全世界展示的,是一款名为“Vision Neue Klasse X”的概念车。

什么叫概念车呢?

说白了,它就像是服装设计师在T台上展示的那些最前卫、最夸张的衣服,代表了未来的设计方向和技术理念,但你肯定不会穿着它去上班买菜。

汽车也一样,概念车是车企用来秀肌肉、画大饼的,告诉大家:“看,我未来两三年的新车,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会用上这些厉害的技术。”但是,从概念车到咱们能在4S店里买到的量产车,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很多过于科幻的设计,比如没有门把手、车内只有一个超大屏幕之类的,为了成本和实用性,最后都会被修改。

所以,现在就对着一款概念车高喊“胜局已定”,多少有点像看了电影预告片就断定它能拿奥斯卡一样,为时过早。

好了,虽然是概念车,但它预告的技术还是很有看头的。

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最吸引眼球的数字:108度大电池、900公里续航、800V高压平台。

这些数据听上去确实非常震撼,好像一下子就把电动车最大的“心病”——里程焦虑,给彻底根治了。

宝马放大招,全新iX3首发,108度电池续航900公里-有驾

但这里面的门道,咱们得细品。

先说这个900公里的续航。

这个数字,不出意外的话,是在咱们国家目前使用的CLTC测试标准下得出来的。

这个标准怎么理解呢?

打个比方,它就像是在一个风和日丽、路况平坦的理想环境下测试跑步成绩,所以测出来的数字通常都比较“漂亮”。

但咱们日常开车,哪有那么好的事儿?

堵车、开空调、上高速,这些都会实实在在地消耗电量。

所以,这个900公里,咱们得理性看待,真开起来能跑个七百多公里,就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水平了。

而且,文章里也提到了一个高性能的双电机版本,零百加速只要4.7秒,开起来肯定爽,但电耗也必然会更高,续航里程肯定达不到900公里。

宝马放大招,全新iX3首发,108度电池续航900公里-有驾

这就像一个人,让他跑得快,他就必然消耗更多体力,不可能既是百米飞人,又是马拉松冠军。

宝马只是把最好看的一个数据拿出来宣传,咱们心里要有数。

再来看108度电池和800V高压平台。

这个,得说句公道话,确实是实打实的硬核技术,也是宝马这次新平台的核心亮点。

800V高压平台,对咱们普通用户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充电快。

文章里说“10分钟补能400公里”,理论上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以后在高速服务区,可能上个厕所、买瓶水的功夫,车子就充了足够跑几百公里的电,大大缓解了长途出行的焦虑。

而新的大容量电池,也为长续航提供了物理基础。

在这一点上,宝马确实是下了苦功夫,努力追赶上了行业的第一梯队。

但是,问题又来了。

宝马放大招,全新iX3首发,108度电池续航900公里-有驾

这些技术,放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还算是能“颠覆格局”的“王炸”吗?

恐怕未必。

咱们稍微关注一下国内的汽车新闻就会发现,800V平台在咱们自主品牌的高端车型上,已经快成为标准配置了,像小鹏、极氪、智己这些品牌,早就推出了相关的车型。

超过100度的大电池,也不是什么稀罕物。

至于续航,号称能跑七八百公里的国产电动车,现在市场上也是一大把。

所以,宝马这次更像是终于补齐了功课,从一个在电动化赛道上略显落后的学生,奋力追赶,回到了优等生的行列。

想当那个一出场就掀翻桌子的主角,光靠这些还不够。

那么,这次宝马发布会背后,真正值得咱们琢磨,也最能体现它策略变化的,其实是那几个特意强调的关键词:“国产加长”和“本土智驾”。

这才是宝马真正开始读懂中国市场,放下身段的信号。

宝马放大招,全新iX3首发,108度电池续航900公里-有驾

先说“国产加长”,这四个字对于想在中国卖好车的外国品牌来说,简直就是财富密码。

从最早的奥迪A6L,到后来的宝马5系Li、奔驰E级长轴距版,德国人早就发现,中国消费者对于后排空间的重视程度,是全球独一无二的。

这不仅是为了乘坐舒适,更是一种家庭观念和社交文化的体现。

宝马这款新车八字还没一撇呢,就提前宣布未来在中国生产的版本一定会加长,这说明什么?

说明它已经把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放在了产品研发的最前端。

它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试图用欧洲标准来教育中国市场的“老师傅”,而是变成了一个虚心听取意见、努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员”。

如果说“加长”是迎合了中国的“面子”,那么“本土智驾”就是切中了中国的“里子”。

过去这些年,BBA这些传统豪华品牌的车机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中国市场一直是被吐槽的重灾区。

导航不好用、语音识别听不懂话、辅助驾驶功能像个新手司机……这些问题,在咱们国产新势力面前,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宝马放大招,全新iX3首发,108度电池续航900公里-有驾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智能化的核心是软件和数据,而这些东西具有极强的地域性。

德国的工程师,坐在慕尼黑的办公室里,很难想象北京晚高峰的五环路有多复杂,也无法理解在广州城中村里开车是怎样一种体验。

宝马这次郑重其事地提出要做“本土智驾”,就等于公开承认:“我知道我以前的车机系统不好用,这次我下定决心,要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一套真正好用的智能系统。”这背后,是宝马近年来在中国投入巨额资金建立研发中心、招聘大量本土工程师的实际行动。

它终于明白,想在中国卖好智能电动车,光有一个好底盘和响亮的牌子是不够的,还必须得有一个懂中国的“聪明大脑”。

所以,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看,我们就能得出一个更清晰的结论。

宝马这次发布概念车,与其说是一场“技术碾压”的复仇,不如说是一次诚意满满的“战略转型”宣言。

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尤其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们:“我认真了,我准备用你们熟悉的方式,来和你们在同一个赛场上竞争。”这对于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豪华品牌来说,是一种放下身段的谦逊,更是一种面对激烈竞争时的清醒。

至于它能不能像有些文章说的那样“提前锁定胜局”,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毕竟,它计划2026年才上市,两年后的中国电动车市场会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

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宝马这样的国际巨头都开始全力拥抱中国市场的规则时,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精彩。

对咱们老百姓而言,厂家们打得越热闹,我们能买到的产品就越好,价格可能也越实惠,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