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亿单季净利创新高!长城凭高端化赢战二季度

45.86亿元!长城汽车二季度净利润创下历史新高,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战略的胜利。一个曾经被质疑“慢半拍”的传统车企,为何能在2025年的夏天交出一份远超预期的成绩单? 答案就藏在一辆辆驶下生产线的坦克300、魏牌高山和全新哈弗枭龙MAX里。这不是靠低价冲量换来的短暂繁荣,而是高端化+新能源+全球化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真实力体现。今天,咱们不聊财报PPT,我带各位车友钻进驾驶舱,摸一摸方向盘,踩一脚油门,看看这些热销车型背后,到底藏着哪些让人“真香”的细节。

高端不是贵,是让用户“被尊重”

很多人以为高端化就是把车卖贵,但我在试驾魏牌全新高山时才真正明白,高端的本质,是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的温度。这句话不是我编的,是长城董事长魏建军说的,而高山,正是这句话的具象化。

外观上,高山不像某些MPV那样追求“保姆车”式的浮夸,它用简洁有力的线条勾勒出沉稳气质。前脸大尺寸镀铬格栅搭配分体式灯组,气场足但不咄咄逼人。我特别喜欢它的侧滑门设计——关门时那种“嘭”的一声闷响,扎实得让人安心,不像某些电滑门轻飘飘的,总觉得不牢靠。

坐进车内,Coffee OS 3.2座舱系统一上来就惊艳了我。中控屏和副驾娱乐屏双联设计,操作流畅得像手机一样顺滑。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语音助手,我说“我有点冷”,它不仅自动调高了空调温度,还贴心地打开了座椅加热。这种“懂你”的智能,才是高端该有的样子。

动力方面,高山搭载的是Hi4-Z混动系统,这是长城为泛越野场景打造的技术分支。试驾时我特意选了一段山路,馈电状态下动力输出依然线性,没有那种“油车突然介入”的顿挫感。长城的混动技术,已经从“能用”进化到了“好用”。要知道,这可是基于柠檬DHT平台多年积累才打磨出来的Hi4体系,不是靠堆参数堆出来的。

再看坦克300,20万以上的硬派SUV市场,它几乎成了“现象级”存在。我开着它走过戈壁、趟过溪流,底盘扎实得像一头老黄牛。它的方盒子造型不只是为了复古,风阻系数优化到0.38,这在硬派SUV里已经是顶尖水平。很多人说它“像大G”,但我觉得它更接地气——价格亲民,维修方便,越野能力却不打折扣。全球累计销量突破70万辆,用户用钱包投了票。

新能源转型:从“慢半拍”到“加速超车”

过去几年,长城在新能源赛道确实不算快。但今年二季度,新能源车型卖了9.79万辆,渗透率提升到31.3%,环比增长56.4%。这个数字背后,是魏牌扛大旗,欧拉补纯电短板的战略清晰。

魏牌蓝山,是长城新能源的“破局者”。很多人说它是“理想L9平替”,但试驾过后我发现,它有自己的坚持。比如它的Hi4-T混动系统,专为强越野设计,哪怕电池没电,四驱系统依然能稳定输出。我在一次长途自驾中故意把电耗光,结果油耗依然控制在8.5L/100km左右,完全没有“馈电变拖拉机”的尴尬。

45亿单季净利创新高!长城凭高端化赢战二季度-有驾

更重要的是,魏牌推出了“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兼容纯电、混动、氢能。这意味着未来一辆车可以适应不同场景,用户不再为“买纯电还是混动”纠结。这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

而欧拉,这个曾经主打“更爱女人”的品牌,正在悄悄转型。新任总经理吕文斌是技术出身,他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重启新车发布。2025款好猫我试过,续航扎实,底盘调校比老款更稳。更重要的是,欧拉不再只盯着女性市场,而是转向“优雅、复古、时尚”的多元定位。一辆车不该被性别定义,而应被生活方式定义。下半年还有两款新车要来,看来长城是铁了心要把纯电这块短板补上。

出海:不只是卖车,是“生态落地”

说到二季度利润增长,海外市场的贡献不容忽视。2025年第二季度,长城海外销量10.68万辆,非俄市场增长超50%。这背后,是“生态出海”战略的胜利。

什么叫“生态出海”?简单说,就是不只卖车,还在当地建厂、建供应链、建服务网络。我在泰国试驾过本地生产的哈弗H6,内饰用料和国内版几乎没差别,但价格更有竞争力。因为本地化率已经超过50%,避开关税,成本自然下来了。

在巴西,长城有全工艺生产基地;在越南、马来西亚,有KD组装工厂。这种模式不仅抗风险能力强,还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比如某款车在当地受欢迎,马上就能扩产,不像纯出口那样受制于海运周期。

目前长城海外渠道超过1400家,总销量突破200万辆。这个数字意味着,长城已经不再是“中国品牌出海”的试验品,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车企。当别人还在拼价格时,长城已经在拼体系力了。

横向对比:长城的“高端化”赢在哪?

我们拿魏牌高山和理想L9、小鹏X9对比一下:

维度 魏牌高山 理想L9 小鹏X9

价格区间 30.98-35.98万元 42.98万元起 35.98万元起

45亿单季净利创新高!长城凭高端化赢战二季度-有驾

智驾系统 Coffee Pilot Ultra 理想AD Max XNGP

动力形式 Hi4-Z混动 增程 纯电

单车利润贡献 高(高售价+高溢价) 高 中等

高山的优势在于性价比和混动适应性。它不像理想那样主打“家庭奶爸”,也不像小鹏那样强调“科技先锋”,而是走“全能MPV”路线——既能商务接待,也能家庭出行,还能轻度越野。这种定位,反而让它在细分市场中找到了缝隙。

再看坦克300 vs Jeep牧马人:

维度 坦克300 Jeep牧马人

售价 20万级 40万以上

越野能力 强(三把锁+低速四驱) 极强

舒适性 城市驾驶更友好 硬朗,滤震偏硬

保值率 高 极高

坦克300赢在“可玩性+性价比”。它让硬派越野不再是小众玩家的玩具,而是普通人也能驾驭的乐趣。很多车主买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改装,社群活跃度极高,这才是品牌生命力的体现。

45亿单季净利创新高!长城凭高端化赢战二季度-有驾

未来展望:高端化的路还能走多远?

长城的高端化已经初见成效,单车均价从2021年的10.64万元涨到2025年二季度的16.72万元,四年涨了近6万元,这在自主品牌里是独一份。但这只是开始。

我听说长城正在研发首款超豪华车型,搭载自研4.0T V8混动系统,魏建军亲自挂帅“超豪华BG”。如果真能做成,那将是中国品牌真正冲击百万级市场的里程碑。

但挑战也不小。比如欧拉的品牌重塑能否成功?高端化会不会牺牲走量车型的市场份额?海外扩张如何应对贸易壁垒?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来回答。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我一直在想:一辆好车,到底该是什么样?是参数拉满,还是开起来顺手?是价格便宜,还是长期使用省心?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聊聊:你心目中真正的“高端车”,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是豪华感?技术力?还是那份“被尊重”的体验?

另外,有车友问我:“现在买长城新能源,会不会有技术迭代太快的风险?”我的看法是:长城的Hi4体系和Coffee Pilot Ultra已经形成了技术闭环,短期内不会被淘汰。但如果你追求最新科技,建议关注下半年即将发布的新车型。

最后说个花絮:我在长城工厂参观时,看到工程师在测试座椅震动频率,就为了找到最舒适的按摩力度。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或许就是它能打赢二季度的关键。

总结一下:长城汽车二季度赚了45.86亿,不是偶然,而是产品力、技术力、战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用高端车型提升品牌溢价,用新能源技术赢得用户,用全球化布局打开新增量。真正的高端,不是堆配置,而是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的温度——这句话,值得所有车企共勉。

45亿单季净利创新高!长城凭高端化赢战二季度-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