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得唠唠中国卡车在俄罗斯遇到的“大麻烦”!

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市场经历了从“坐冷板凳”到“逆袭”再到被“围追堵截”的戏剧性转变。俄罗斯为何突然变脸?这背后又有哪些深层原因?一起来扒一扒!

想当年,在俄乌冲突还没爆发的时候,中国卡车在俄罗斯基本没啥存在感。毕竟前苏联的重工那可是威名远扬,人家造的卡车又大又结实,满满的“战斗民族”风。像卡玛斯这种神级卡车,底盘高、承载强、动力好,还特别抗低温,各种复杂路况都不在话下,简直就是卡车界的“大神”。而且俄罗斯在卡车使用上很欧化,所以那时候中国卡车只能在边缘“打酱油”。

但是,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局势那叫一个大变样!欧美那些卡车巨头,像戴姆勒、沃尔沃啥的,纷纷从俄罗斯撤了,俄罗斯本土车企也因为零部件断供,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候,中国卡车凭借着价格亲民、大排量发动机的优势,一下子就成了俄罗斯物流和工程领域的“香饽饽”。像福田欧曼、东风天龙这些车型,20 - 30万的价格,比欧洲车便宜了30%,质量还杠杠的,俄罗斯司机都忍不住“用脚投票”,中国卡车的销量那是蹭蹭往上涨。短短两年,市场占有率就从不到10%飙升到了近60%,直接把俄罗斯本土品牌挤到了33%,这可把俄罗斯“惹毛”了。

其实啊,俄罗斯对中国卡车的“制裁”早就有苗头了。去年4月就开始要求经中亚转口的进口汽车补缴税费差额,10月又把进口汽车报废税大幅上调,还计划在2025 - 2030年每年继续涨。今年2月,又以“安全缺陷”为由,对部分中国卡车暂停型号批准、召回和停售。到了7月30日,更是直接禁止多款中国主流卡车车型进口和销售,还要求召回已售车辆,理由是刹车、噪音、安全带、排放等各种不达标。8月1日汽车报废税新规生效,又增加了销售价和报关价差额的50%作为附加税,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国车企被打得“晕头转向”。

为啥俄罗斯要这么干呢?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中国卡车的崛起,严重挤压了俄罗斯本土品牌的生存空间。卡玛斯和乌拉尔的市场份额大幅下滑,卡玛斯的员工都只能每周上四天半,工资还降了40%。而且啊,军用卡车和民用车型技术同源率超60%,现在俄罗斯本土卡车零部件里中国制造占比都超30%了,俄罗斯担心战时关键运输装备供应链不安全。

不过呢,俄罗斯也不是一味地“封杀”。2025年5月推出了“工业本地化计划”,只要在俄本土组装率达到50%以上,就能减免关税还有税收优惠,这其实就是想吸引中国车企去建厂,带动当地产业和就业。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卡车企业也没认怂,像北汽福田、东风柳汽乘龙这些企业,都开始在俄罗斯搞本土化布局了。对于中国卡车企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以后在服务、技术这些方面都得全面升级,才能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中国卡车想要在俄罗斯继续“乘风破浪”,还得加把劲啊!

家人们,今天咱得唠唠中国卡车在俄罗斯遇到的“大麻烦”!-有驾
#亚太瞭望台#

#中国卡车 #俄罗斯 #卡车市场 #汽车产业 #国际贸易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