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单飞”已晚!时机错失

智界“单飞”是不是已经晚了?为什么智界一定要“单飞”?单飞之后它又该怎么突围?还有,智界留给奇瑞上市的想象空间到底有多大?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在问:智界现在自己搞独立,是不是有点太迟了?它为啥非得走这一步?走了之后还能不能翻身?另外,智界这一折腾,对奇瑞后面要上市有没有帮助?能带来多大的想象空间?

这些问题其实都挺关键的,咱们一个一个来聊。

智界“单飞”已晚!时机错失-有驾

智界陷入竞争困境

全新智界R7和S7带着24.98万元起的价格杀回来了,网友们纷纷喊话:“华为又来增配降价了!”听起来挺热闹。但如果你把眼光放远一点,就会发现智界其实已经陷入了一个“结界”里,进退两难。

往上走,问界M8和全新M7已经用上了空气悬架加双激光雷达,直接把30万以上的市场给占了;往下看,尚界H5以16.98万元起的价格,把低价市场牢牢握在手里。左右两边呢,享界那边的轿车、旅行车、猎装车、SUV全都安排上了,跟智界的定位几乎重叠,竞争太激烈了。

往前看,目标用户是年轻人,但小米、小鹏、极氪这些品牌对年轻人可太有吸引力了;往后看,想靠高端纯电车型守住后方,结果理想i8、乐道L90、蔚来ES8这些“种草神车”早就站稳了脚跟。

奇瑞终于让智界独立运营,但感觉就像把一艘快艇扔进了早已挤满船只的港口——海浪大、船太多、泊位又窄,真的不好混啊。

智界与华为直接合作

从9月1号开始,所有新加入智界的员工,都不再和奇瑞签合同了,而是直接跟“安徽智界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签劳动合同。这么一变,过去两年“奇瑞和华为”之间那点拉扯,现在直接变成了“智界和华为”之间的直接合作。

尹同跃在发布会上说,“智界是奇瑞最优先的战略项目”,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战略上重视,不代表市场就会买单。现在智界有独立的公司事业部、5000人的研发团队,还有上百亿的资金投入,听起来挺厉害的,但其实这些只是让它和问界站在了同一条赛道上,而不是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可问题是,问界早就占了鸿蒙智行8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家心里已经开始想:“大家都用华为的智能驾驶,为啥不去买问界?”这个想法,已经慢慢在消费者心里扎了根。

价格战下的智界挑战

新款R7的起售价直接降到了24.98万,相当于把老款的高配版直接便宜了1万块;而S7的顶配更是直接降了4万。余承东在台上还笑着说“尹总和奇瑞是真‘出血’了”,但台下的经销商们却默默算起了账:在这个价格区间里,全新问界M7有轴距长、空气悬架、大三排、吸顶屏这些配置;小米YU7有生态和流量优势;极氪7X又有800V高压平台和后驱布局。智界这次主打的是ADS 4、192线激光雷达、车外语音控制这些技术亮点,确实堆料够狠,但消费者现在早就看透了,他们把配置表当成了比价表。一旦其他品牌再往下压一万多,智界还能撑得住吗?而且过去两年已经经历了三次改款,这种“回炉再造”的节奏还没完全停下来,如果这变成常态,而不是被迫救火的话,那对智界来说,可能就是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了。

智界“单飞”已晚!时机错失-有驾

智界四款车型矩阵

内部代号叫EHV的这款MPV项目,现在已经从星纪元E08那边整体转到了智界这边,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上市。这将是鸿蒙智行首款纯电或者增程的MPV车型,比那个尊界MPV至少早半年出来。与此同时,智界R9这款大型SUV也已经立项了,计划在2026年第四季度发布。

这样一来,智界就形成了“轿跑S7、中大型R7、大型R9,再加上MPV EHV”这么一个四款车型的矩阵,目的就是通过多车型来分散风险,避免依赖单一爆款。

不过,问题还是有的。首先,MPV这个市场本身容量就不大,腾势D9、岚图梦想家这些车已经先入为主,占了用户的心智。那EHV能不能像问界M9那样后来居上,关键还得看华为能不能给它配上专属的场景算法,做出差异化优势。

另外,R9和M9用的是同一个技术平台,价格也差不多,如果华为把最顶配的ADS 5系统都给了M9或者飞凡大师版,那R9可能只能分到点“汤”喝。所以说,产品线再丰富,如果在技术迭代节奏上跟不上,最后还是容易变成陪跑选手。

智界渠道挑战与机遇

全国招商大会之后,智界首批专网用户中心将会在武汉、上海和杭州落地。跟问界已经有300多家直营用户中心相比,智界目前只有不到50家专网门店,而且前期还得靠共享华为展厅的流量来支撑。

独立运营的好处是销售团队更专注,品牌也更纯粹;但坏处就是租金、人力、营销这些成本都得自己扛。在销量还没起来的时候,高投入、低产出很容易让经销商陷入“越亏越不敢进货”的恶性循环。

以前奇瑞旗下的星途和捷途也试过渠道独立,结果都不太理想。现在智界能不能吸取这些教训,把“用户中心”真正做成体验中心,而不是变成库存中转站,还得看华为的渠道运营能力和奇瑞经销商体系之间能不能磨合好。

智界“单飞”已晚!时机错失-有驾

智界IPO挑战与未来考验

奇瑞汽车已经重新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预计最快在9月份完成IPO,计划融资大约15亿美元。在这份招股书里,智界被定位为“奇瑞在智能化赛道上的战略旗舰”。不过,资本市场可不是看PPT的,大家最关心的还是智界的硬实力——比如ADS 4系统和鸿蒙座舱,这些核心技术都来自华为,而奇瑞自己研发的部分还没在智界上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一句话总结:智界必须在未来12个月内拿出一份超出预期的成绩单,否则它的IPO故事就可能从“科技想象”变成“代工想象”。

独立之后,智界获得了更高的决策效率、更多的资源支持和更纯粹的品牌形象,但也背上了“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压力。往上走,它要在25万到30万元的价格区间里,啃下原本属于问界的市场;往下走,它还要证明自己能在16万到20万元这个价位上,做出尚界H5做不到的事情。同时,它还得跟小米、小鹏、理想、蔚来这些品牌,甚至自家的兄弟车型正面硬刚。

这不是一场靠“华为赋能”就能赢的游戏,而是一场关于奇瑞能不能在智能化时代重新定义自己的比赛,也是关于华为能不能同时把五个“界”都带起来的长期考验。智界单飞,真的来得及吗?答案不在发布会上,而在2026年第一季度,智界到底能交出什么样的成绩单——要么成为下一个问界,要么就只能成为一个被翻篇的案例。

智界“单飞”已晚!时机错失-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