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巨亏四千万!全国公交陷入倒闭潮,这百年交通工具要消失了?

苏州公交集团,年营收2.28亿,营业成本却高达28.72亿元。即便有大额财政补贴撑腰,最后账面上依旧是4864万元的亏损。

成都公交集团的日子也不好过,一年下来营业收入11.23亿元,净亏损也达到了1.08亿元。

这已经不是个别城市的阵痛,而是整个公交行业面临的系统性危机。曾经作为城市血脉的公交车,如今正陷入一个越跑越亏的财务黑洞。

一年巨亏四千万!全国公交陷入倒闭潮,这百年交通工具要消失了?-有驾

乘客都去哪儿了?

公交车厢的空旷,最直观地反映了行业的窘境。曾几何时,车厢里塞满了学生和上班族,人与人之间几乎没有缝隙。

但那样的场景,早已成为过去式。从2015年开始,城市公交的客流量就在逐年下滑,年均降幅约2.8%。疫情更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客流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到了2022年,全国城市公共汽电车的客运量,还不到2014年最高峰时期的一半。人们的出行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私家车的普及让出行变得随心所欲,不再受固定班次的约束。网约车的兴起,则用更舒适的服务抢占市场。

而电动车的普及,以其灵活性和经济性,完美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进一步蚕食了公交的短途客流。

一年巨亏四千万!全国公交陷入倒闭潮,这百年交通工具要消失了?-有驾

越跑越亏的死循环

乘客的流失直接导致票款收入锐减。然而,公交的运营成本却在持续攀升。燃料、车辆购置维护、人力,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开支。

根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国内公交单位里程成本达到5.7元,而票款收入仅为3.2元/公里。这意味着,公交车每在路上跑一公里,就要亏掉一块多。

全国算下来,运营总成本超过2000亿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缺口。过去,这个缺口主要依靠财政补贴来填补。

但近年来,随着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支出需求愈发刚性,公共交通在财政补贴中的优先级正在下降,补贴力度自然缩水。

一边是收入锐减,另一边是成本上涨和补贴减少,公交企业被夹在中间,陷入了“越跑越亏,不跑不行”的死循环。

其最终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全国性“关停潮”。去年,广州公交集团先是集中取消19条线路,十天后又停运了5条。

一年巨亏四千万!全国公交陷入倒闭潮,这百年交通工具要消失了?-有驾

北京公交的运营线路在2024年末也比上一年减少了24条。更早的2023年,河北保定和湖南耒阳等地,都因财政或经营困难,暂停了多条公交线路。

白天拉客,晚上拉货

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一些公交企业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开始寻找新的活法,思路之大胆让人意想不到。

南京建立了全国首个“公交+快递”的深度合作模式。公交车白天完成载客任务,到了晚上,就摇身一变成为“快递车”。

这些特殊的公交线路覆盖60个站点,傍晚准时出发,把原本需要第二天才能送达的同城货物,在2.5小时内送达。

南昌公交则玩起了“定制化服务”。他们推出了“婚庆+公交”业务,让公交车成为接亲的婚车,寓意着新人共同奔赴美好的婚姻旅程。

一年巨亏四千万!全国公交陷入倒闭潮,这百年交通工具要消失了?-有驾

公交车容量大,亲朋好友齐聚一车,氛围感十足。据统计,南昌已有近500对新人选择了这种新潮又实在的接亲方式。

除此之外,“文旅+公交”也搞得有声有色,通过定制“网红”景点路线,把地方特色景点串联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打卡。

郑州公交的思路更加开阔,他们选择与顺丰联动,将闲置的修理车间改造成快递分拣场地。

双方规划的合作场地多达38处,这不仅盘活了公交公司的闲置资产,也为快递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末端配送效率。

结语

从送快递到当婚车,再到变身物流枢纽,公交企业正在打破“只能载客”的固有思维,拼命自救。这些尝试,让我们看到了公交行业摆脱困境的一线希望。

公交车或许不会彻底消失。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它承载着社会公平的底线,是许多低收入人群出行的最后保障。

一年巨亏四千万!全国公交陷入倒闭潮,这百年交通工具要消失了?-有驾

但它曾经作为城市交通绝对主力的辉煌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未来的公交,或许不再是固定的线路和班次,而是更智能、更灵活的响应式服务。

它也不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可能是一个融合了物流、文旅、社区服务的多元化平台。它不是在消失,而是在换一种方式活下去。

说起来,你有多久没坐过公交车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