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会车时,远光灯的强光常让对向驾驶员瞬间 “失明”,被迫减速甚至停车 —— 这一 “眩光困扰”,被汽车智能自适应远光灯系统(ADB)完美解决。作为夜视辅助系统的 “光线搭档”,它能通过摄像头识别对向车辆、行人及路灯,自动调整远光灯的照射范围和亮度,像一位 “智能调光师” 在保证照明的同时避免眩光,让夜间会车更安全。
自适应远光灯系统的核心是 “精准遮蔽” 技术。系统由前视摄像头(与夜视系统共享或独立设置)、LED 矩阵大灯(含数十个独立控制的 LED 光源)和控制模块组成:摄像头实时识别前方 500 米范围内的对向车辆(大灯、尾灯)、同向车辆(尾灯)、行人(反光衣物或手机光线)及路灯;控制模块根据识别结果,指令矩阵大灯关闭对应区域的 LED 光源,形成 “光型缺口”(即不照射对向目标的阴影区);同时保持其他区域的远光照明,确保驾驶员仍能看清道路两侧和远方路况。
其与传统远光灯的本质区别是 “动态调节”。传统远光灯要么全开(易眩光),要么关闭(照明不足);而 ADB 能实现 “部分远光”—— 会车时遮蔽对向车辆区域,其他区域保持远光;跟车时遮蔽前车尾部区域,避免强光照射前车后视镜影响其驾驶员;经过路灯时,自动降低对应区域亮度(无需强光),进入黑暗路段后又立即恢复全远光。例如,夜间在无路灯公路会车时,ADB 会在远光光束中 “挖” 出一个与对向车辆大小匹配的阴影,既不影响对向视线,又照亮了两侧的路肩。
不同场景下的调光策略各有精妙。会车时,根据对向车辆距离动态调整遮蔽范围:距离 1000 米时遮蔽小区域(仅覆盖车头),距离 500 米时扩大遮蔽至整车,确保眩光为零;跟车时,遮蔽范围随前车移动同步 “跟踪”,保持前车尾部始终处于阴影区,同时照亮前车两侧道路;遇到横穿马路的行人,会单独遮蔽行人区域(避免强光直射行人眼睛),同时增强周围照明帮助驾驶员观察;通过弯道时,灯光随方向盘转动,遮蔽范围也同步偏移,确保弯道内侧的对向目标不被强光照射。
实际使用中,系统的 “防眩效果” 显著。一位长途司机分享:“以前夜间会车总要频繁切换远近光,麻烦又影响视线。现在开 ADB,系统自动‘让开’对向车辆,我全程不用动灯光杆,两边的路看得清清楚楚,对向司机也不会闪我了。” 测试数据显示,配备 ADB 的车辆,夜间会车时对向驾驶员的眩光投诉下降 90%,驾驶员对道路两侧障碍物的识别率提升 40%。
与夜视系统的协同形成 “夜间双保险”。ADB 负责提供精准照明(消除眩光),夜视系统负责探测微光环境下的物体,两者结合让夜间视野既清晰又安全;当夜视系统识别到行人时,ADB 会自动增强行人周围的照明亮度(同时保持遮蔽行人本身),帮助驾驶员更清楚地判断行人位置和动向;经过照明不良的路口,两者同步启动,ADB 扩大远光范围,夜视系统强化目标识别,确保路口安全。
技术上的升级让调光更精准。新一代矩阵大灯的 LED 光源数量从 20 个增至 100 个以上,遮蔽精度达 ±1°(可精准避开对向摩托车的驾驶员);摄像头识别帧率提升至 60 帧 / 秒,确保对快速移动目标(如骑行者)的实时遮蔽;通过 AI 算法学习不同路况的照明需求,调光策略会越来越贴合驾驶员习惯(如偏爱强光的驾驶员,系统会适当提高非遮蔽区域的亮度)。
如今,自适应远光灯已成为中高端车型的热门配置,部分法规开放的地区(如欧洲、中国)已允许其在城市道路使用。它不只是简单的 “自动关灯”,而是通过千万次的光线计算,在 “照亮自己” 与 “不干扰他人” 之间找到完美平衡。这种 “科技让渡” 的智慧,既提升了夜间驾驶的舒适度,又体现了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尊重,重新定义了夜间行车的文明标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