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常有车主疑惑:“同样是开了 10 年的车,为啥有的车底盘还很稳,有的却总感觉松散?” 其实,除了日常行驶的路况差异,车主的养护习惯对底盘状态影响更大,尤其是这 2 个习惯,能让底盘长期保持较好状态。
第一个习惯是 “避免频繁碾压硬物”。很多车主开车时不注意路面状况,遇到马路牙子、石块、凸起的井盖时,习惯直接碾压过去。殊不知,每次碾压硬物,底盘的悬挂臂、拉杆、球头等部件都会承受远超日常的冲击力,长期如此会加速部件磨损,导致连接间隙变大,底盘逐渐变得松散。建议开车时多留意路面,遇到硬物尽量绕行,实在无法绕行时,放慢车速轻轻通过,减少对底盘部件的冲击。
第二个习惯是 “定期做底盘全面检查”。不少车主只有在底盘出现明显异响、抖动时才去检查,却忽略了 “预防性检查”。其实,车龄超过 3 年的车辆,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底盘全面检查,看看胶套是否老化、球头是否磨损、螺栓是否松动。很多底盘问题初期不明显,通过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故障,让底盘始终保持稳定状态。
底盘的 “耐用性”,三分靠质量,七分靠养护。养成良好的养护习惯,即使是开了 10 年的车,底盘也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