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前三季度业绩逆势增长,品牌高端化与新能源转型成关键挑战

奇瑞汽车,这个一直以来低调务实的国产品牌,这次搞出了大动静。今年前三季度的财报一公布,立刻被不少行业人士点赞,说奇瑞是真正的“闷声发大财”。营收2148亿,净利润143亿,这样的成绩单在如今价格战枪声不断的市场中显得尤为亮眼。尤其是净利润增幅28%的数字,别说普通人,又有几个车企老板不想咋呼一嗓子:“咋做到的?”

奇瑞前三季度业绩逆势增长,品牌高端化与新能源转型成关键挑战-有驾

先来拆解下这份成绩单。奇瑞到底凭什么在车市“火拼”中杀出重围?其一,海外市场发展势头好,那可不是虚头巴脑的讲故事,而是实打实的销量。俄罗斯、南美这些地区,奇瑞牵着“大象”跳舞,销量蹭蹭往上涨。想想看,连俄罗斯老铁都吃奇瑞这套,我们自己是不是得再多分点支持给它?

其二,产品半径越来越广。有大力推广的瑞虎8,有高端旗舰的星途瑶光,既能满足家用车需求,也在高端领域不断试水,把产品线逐渐铺开,覆盖了多层次的消费者。再加上港股的助力,在9月份成功募得83亿,一波操作下来,手里的现金是很充裕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哪有不胜之理。

奇瑞前三季度业绩逆势增长,品牌高端化与新能源转型成关键挑战-有驾

不过,奇瑞这波操作虽然漂亮,日子过得舒畅,但真要长久,挑战可不少。比如,当下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一片红火,谁抓住绿电,谁有话语权。看看比亚迪,每个月销量数据都能让同行捏把汗,而吉利几乎在新能源赛道长袖善舞,行业地位愈发稳固。而反观奇瑞,电动化进展确实不够快,产品线稍显单薄,总有点“跟跑”的味道,未免让人略感遗憾。还有一个问题——高端品牌星途的知名度还是差了点。跟领克、魏牌这种直接对标合资车的选手比起来,星途还显得有点“嫩”,撑不起门面就是妥妥的败笔。

其实大家都明白,奇瑞的老问题一直是品牌力不足。人家产品不错,牌子就是不够响亮,品牌附加值也提不上,怎么看都少了点“高端感”。奇瑞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才会持续发力高端车和智能科技,希望通过技术壁垒给自己贴金。可这事儿着急也没用,毕竟市场有自己的规则,消费者就更是难讨价还价。你得真刀实枪地打赢所有对手,才会有一种由内而外的“高端”。这不是靠大喇叭喊几声,或者换个贵名字就能解决的。

所有国产车企的背后,可能都隐藏着一个比“营收”更重要的战场,那就是品牌背书和技术实打实的过硬程度。这不仅仅只是信任的问题,当车主选车时,不一定会看你的财报,但他会有一个心理投射:我买的是国内品牌吗?质量是否真能媲美合资车?我的充电用起来方便吗?这是每个人都绕不过去的疑问,也考验着厂商是否足够用心。

回到奇瑞这波漂亮的成绩单,对我们来说可带来不少启发。其实奇瑞的故事很简单——低调耕耘,从海外踏实拓展市场,而非单一靠国内市场讨生活;扩宽产品线,寻找每一寸细分市场;利用力量,补齐现金流的短板。这种稳扎稳打的心态,值得所有行业甚至所有个体学习。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只靠这些招数未免显得力不从心。毕竟红海中漂不死不代表能逐浪前行,如何让消费者对品牌有从内心深处的共鸣,这才是企业该给出的答卷。

说到这儿,“老奇瑞”是否还需要进补更多的现代化血液?还能不能追上时代和同业竞争对手的步子?如何构建自己的新能源和高端品牌护城河?这些问题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映射着奇瑞未来的前景,也对其他企业半路掉队的心生警醒。同样问题,扪心自问,你身在自己的职场领域中,是否也在温水煮青蛙的温室里舒服太久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