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重庆山路,海豚车主跟我飙了三公里,下坡后他摇下车窗问:你那台6万多的星愿,底盘是不是改装过?
那天路过黄桷湾立交,连续十几个急弯下来,我副驾的朋友全程没抓扶手。等红灯的时候旁边那台海豚降下车窗,车主盯着我这车看了半天,突然问:“哥们儿,你这车底盘动过没?”我说原厂。他愣了几秒,油门一踩走了。后来在服务区又碰上,聊起来才知道,他那台海豚落地快10万,而我这台星愿全办下来7万出头。
这事儿琢磨起来挺有意思。
过减速带的时候,扭力梁和多连杆的差别大概就是——一个让你屁股开花,一个让你觉得路还挺平整。星愿这套后多连杆悬架在A0级小车上确实少见,成本在那儿摆着。开过一段时间会发现,这钱该花还得花,尤其走烂路的时候。
上次去川西,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晚上在车里用放电功能煮火锅。电磁炉、车灯、手机充电一起开,两小时下来电池温度只涨了三度。当时同行那台缤果说要省着点用,怕高原环境电池不稳定。这种场景平时遇不上,但遇上了就知道冗余设计的意义。
充电这事儿更直接。服务区排队的时候,旁边充电桩插着台某品牌车,车主蹲在那儿刷了半小时手机。我这边21分钟拔枪走人,他还在那儿等。多出来的十分钟够干什么?上趟厕所,买杯咖啡,顺便抽根烟。别小看这点时间差,长途跑一趟你就懂了。
空间这东西得实际坐了才有发言权。我1米8,前排座椅调到最后,后排腿还能伸开。那个70升的前备箱塞20寸行李箱没问题,这在小车上真不多见。开油车的朋友每次都羡慕,他们引擎盖下面除了发动机就是管子。
有次在北京开,零下五度的天儿,续航掉到88%左右。这数字算不上完美,但心里有底——至少不是那种标300实际跑150的虚标。夏天在广州35度高温,能跑到91%,基本符合预期。液冷温控这玩意儿平时感觉不出来,极端天气下才知道重要。
底盘调校这事儿,数据再漂亮也得路上见真章。麋鹿测试73.5km/h,这个成绩在同级里算靠前的。但真正让人印象深的是过弯时那股稳当劲儿——车身侧倾控制得住,方向盘回馈清晰,不会让你心里发虚。
制动距离36.9米,这个数字写在参数表上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想想看,紧急情况下多出一米少一米,有时候就是两种结果。刹车这事儿平时用不着,用着的时候最好别掉链子。
铝合金电池舱、侧碰测试、针刺实验,这些专业术语听着挺枯燥。但换个说法就是——万一出点意外,多一层保障总比没有强。当然,最好永远用不上。
智能座舱那套系统能听懂宁波话,这对南方用户挺实用。不是所有人都习惯跟车机说普通话,尤其是上了年纪的长辈。手机互联基本没延迟,这点体验上的流畅度还是挺重要的。
回到最开始那个问题——为什么海豚车主会问我底盘改没改?大概是因为他花了快10万买的配置,发现6万多也能做到,心里多少有点不平衡。
但这不是谁输谁赢的问题。汽车市场就是这样,后来者总会站在前人肩膀上做改进。今天你觉得某个配置很超值,明天可能又有更便宜的方案出来。
星愿这车一年卖出40万台,说明它踩中了某些点。至于值不值这个价,每个人心里的秤不一样。有人看重空间,有人在乎续航,有人就图个实惠。
开了几个月下来,我的感受是:这车没什么明显短板,但也没到完美无缺。各科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就是没有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满分答卷。
不过对于家庭第二台车或者年轻人的第一台车来说,各科及格可能比单科满分更实用。生活需要的是平衡,不是极端的某项数据。
服务区那个海豚车主后来加了我微信,问开着感觉怎么样。我说凑合,够用。他发了个笑脸,说下次换车研究研究。
市场就是这么回事。没有永远的标杆,只有不断被刷新的性价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