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今年二季度,赛力斯的毛利率竟然飙到了29.5%,直接碾压了保时捷、奔驰、宝马这些我们熟悉的一线豪车品牌,让它们的脸面都显得有点挂不住了。更绝的是,赛力斯还跑在了国内老牌选手比亚迪、理想、吉利的前头,成为国产车的“毛利率天花板”。这不禁让人发问这家不算“出圈”的车企,凭啥能这么能赚?
赛力斯的高毛利率,看似意外,其实背后全是铆足了劲的“聪明操作”。第一张王牌是华为的“技术外挂”。赛力斯和华为绑定得十分密切,问界车型的鸿蒙座舱、ADS高阶智驾这些黑科技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直接拉高了整车的科技感和溢价能力。可更妙的是,这些技术的研发大头是华为掏钱,赛力斯等于搭了便宜的顺风车,把研发成本往华为那儿一推,自家的毛利率自然水涨船高。
第二招操作也很带劲,那就是紧抓高端车型不松手。问界M9的起售价近50万,其它车型像M8、M7都动辄三四十万,这简直就是走“豪车”路线了。高端车型本来就有更大的利润空间,赛力斯靠这一招稳稳吃下了售价35万以上市场的大块蛋糕。谁能想到,这家车企竟然,杀到了有钱人扎堆的高端市场里,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第三张牌就是规模效应和供应链效率结合带来的超低成本。问界几款车型销量多,每月能卖到三四万辆,这么大的数字直接摊薄了单车成本。再加上车型SKU少、供应链管理更简化,这样一来,成本压得低,毛利率自然节节攀升。可以说,每一分钱利润都是从精细管理中抠出来的,赛力斯完全是靠“经营哲学”赢得了市场。
虽然大家都在惊叹赛力斯的赚钱能力,但这种高毛利率背后并非全靠“天赐好运”。华为的支撑、高端市场的定位,以及销售规模的红利,可以说是“缺一不可”。赛力斯能从2023年初不到10%的尴尬毛利率一路飙升到如今的近30%,这揭示了精细化运营和市场策略的重要性。但问题来了,未来它还能稳住“赚钱之王”的位置吗?
答案并不那么乐观,因为市场永远是变动的。技术迭代可能让华为的支持变成不那么稀罕的“标配”,高端车型的市场能不能一直坚挺也是个未知数。而规模效应是否还会不断扩大,还是会被更多竞争者反手击破,也没人敢打包票。毕竟,“毛利率王者”的光环能否长久,不仅要靠实力,更得看市场的脸色。
说到底,赛力斯给国产车企乃至其他行业都上了一课。想要在竞争中活得滋润,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精准找准市场定位,更重要的是效率和成本控制。高毛利率只是外在表现,真正打动消费者并让企业赚钱的,还是根扎稳了的综合实力。
国产车企该如何从赛力斯的成功经验中汲取营养,做到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呢?要记住一个道理再花哨的技术和宣传,最终还是要用实力说话。可如果毛利率变成了车企唯一的凯歌,那消费者是不是又该疑惑我们花的钱,到底买的是车,还是车企的利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