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本就快到了,车展还是不少人会注意的。特别是在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车展曝光率高一些。你瞧,去年我朋友还专门跑去看了一圈,结果发现其实很多展台就像满天繁星,亮点都差不多。这次我特别想提的,是刚刚升级的坦克300Hi4-T,真滴别错过。
你知道吧,这车我其实关注挺久的。别的车不说,坦克300的外观真有硬派的那口劲。方盒子造型,像个钢铁侠一样挺直。那复古的圆形大灯,中间还加了橘色的转向灯,别说,挺耐看的。还记得我当时站在车旁边,朋友说:这车走到哪都有人回头看。我只能笑笑——其实也就是觉得这个外观挺能打的。
话说回来,这次改款也在外观上动了一点心思。前脸多了点细节设计,让我觉得更有力量感。特别是那外挂的全尺寸备胎,咣当一下拿出来,瞬间有点Hwade《野性的呼唤》的气质。车身尺寸,估算大概是4.8米长,中规中矩,但高速开着的感觉特稳。
你别以为我就只盯着外观说,我实际上更关心内饰。坦克300的内饰改得挺有意思,特别是那块大中控屏,反应快,界面清晰,操作起来也不繁琐。之前我有个朋友说:用到一半,还是喜欢按实体按键,那种手感真舒服。我试坐了,的确,空调调节和驾驶模式用硬按键,非常直观。
我还翻了下笔记——其实我拿到车的第一天,照相证实了一个细节:仪表盘也换了全新的设计,更有科技感。要说心里觉得怪别扭的,是塑料感真的不用说,国产车大多是这样,虽然价格上去了,但手感不一定匹配。
说到乘坐感受,坦克300的座椅说实话挺舒服的。我的身高里数,坐进去腿还能留出一拳多的空隙,头部空间也还算宽裕。尤其是我那好老司机朋友,他一坐上就发出还不错啊的评价。唯一的不足是:后排不能平放,坐久了有点局促。如果你带家人出行,倒是个小遗憾。
最吸引我,还是它的配置。无钥匙进入、方向盘加热、360度全景影像,门内门外都能找到这类高端细节。更别说那配备的L2+辅助驾驶,开着让我觉得特别放松。还看到了可以记忆的座椅、座椅通风、按摩,感觉像一个私家按摩师藏在车里。
我还是对续航短了点有点小担忧。这个没细想过,毕竟油耗控制得还不错,但东北的冬天,要是电续航能再长点就更好了。可能我偏心了点,但这台车的纯电续航可能也就在200公里左右,没那么牛。感觉就是:能跑的越野,不能跑的长途。
说话转一转,我还想问:你们觉得,一台硬派越野,除了造型,还能有什么刚需?我在想,也许是越野时的刹车力,也许是底盘的减震表现?不过啊,坦克300的越野表现,真不是盖的。毕竟,前几天我看了一组数据——越野爬坡能力,能达到45度角,真滴不虚。
坦克300的价格,我不敢说便宜,但与同价的车型比,油耗还是个小优势。保值率可能是估算的,按市场反应,能有一成左右的贬值率一年,算还行(这其实是我个人猜测,没有详查)。但是,坦克300在业内的口碑,还真看得过去。
一想到它的研发过程,就像写菜谱一样——可能很多细节都得反复试错。就比如前摄像头位置不居中,我就琢磨:是不是设计师觉得偏一点更有未来感?还是别的考虑?我猜,可能损失的美感,换来的是露出底蕴的大气感?太多细节,都像是在拼着时间和脑细胞,来打造这个硬汉的形象。
哦,差点忘了问:你怎么看那些硬派外观,但其实内部配置像一辆科技堡垒的车?这,是不是打破传统的越野一定粗糙这一认知?我觉得,这个方向挺对的——硬派也可以很有档次。
这趟车展还剩两天,我还打算去试驾一下坦克300Hi4-T,顺便体验它的转向感和越野能力。毕竟,开发团队应该也在调教它呢。如果未来续航能再优化一些,动力再给力一些,那这个硬汉的标签,肯定还能更硬一点。
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一件事?每次换车,我都喜欢观察细节,像这次我就发现:轮胎品牌换了,似乎更静音了。是不是供应链调整的,或者只是个巧合?反正,细节真多,又得花上一两个小时才能全吃透。
有个小问题:你觉得,硬派的SUV,除了颜值和配置,还应该有什么灵魂?我还在琢磨,是不是啊?这不就是我们买车的本质问题:究竟是外在的硬,看得见,还是内在的刚能留得住人心。
好了,你们呢,有没有什么特别期待看到的改款?我觉得,越野车的魅力,还是在那股不服输的劲儿里。反正,十一车展,别错了这次体验的时机。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