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景:智能化+电动化推动底盘产业升级
汽车底盘作为车辆安全与性能的核心系统,直接影响操控性、稳定性和舒适性。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推动下,底盘制动与转向系统迎来关键升级窗口。
一方面,国内龙头企业在订单获取上持续突破,快速实现产能爬坡和规模化交付;另一方面,国际巨头则加快本土化战略布局,通过合作与投资扩大中国市场份额。
从近期披露的订单情况看,涵盖了智能转向、线控制动、EMB、后轮转向等关键产品,折射出行业正在加速国产替代,并逐步走向国际化。
02
2025年上半年底盘企业订单盘点
2.1伯特利:欧洲市场再获突破
作为国内线控制动领域的龙头,伯特利在2025年上半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财务表现:2025年Q1营收26.4亿元,同比增长41.8%;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28.8%。
海外订单:成功获得两家欧洲著名车企的制动卡钳总成平台项目,涵盖多个前制动卡钳与EPB卡钳项目,生命周期3-8年,总收入预计20.3亿元人民币。
这意味着伯特利在继2024年获得国际头部车企定点后,再次进入欧洲主流市场,国际化步伐明显提速。
2.2比博斯特:线控制动系统实现大规模交付
比博斯特的集成式线控制动系统(BIBC-One-Box)在2025年实现大批量交付,全年预计交付超过30万套。
此外,公司在完成B轮融资后,与恒隆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联合开发后轮转向(RWS)、线控转向(SbW)及三轴融合控制产品,进一步推动国产替代与商业化落地。
2.3恒隆集团:R-EPS技术加速国际突破
恒隆集团作为国内转向系统龙头,近期项目进展频频:
国内量产:2025年1月,南京依维柯R-EPS项目顺利量产,规划年产能达40万台;
海外定点:2025年5月,获得欧洲知名车企R-EPS项目定点,涵盖多款中高端车型,预计2027年量产。
恒隆通过自主滚珠丝杠与ECU技术突破,实现了高刚度、高效率和优秀NVH性能,成功进入国际高端供应链。
2.4采埃孚:线控转向落地蔚来ET9
采埃孚作为全球底盘巨头,2024年成立底盘解决方案事业部,形成“硬件+软件”矩阵。
国内落地:2025年2月,采埃孚确认为蔚来旗舰车型ET9提供最新一代线控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执行器、冗余前轴执行器及相关软件。
软件加持:结合自研cubiX软件,推动车辆动态控制和“软件定义汽车”发展。
采埃孚通过在中国的落地合作,验证了其线控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2.5耐世特:深耕亚太市场
耐世特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加强亚太市场布局:
新基地投产:江苏常熟工厂正式启用,生产R-EPS、DP-EPS、SbW、RWS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亚太技术中心支撑点;
新订单落地:3月中旬,耐世特宣布已与国内头部车企签订两份后轮转向(RWS)订单,预计2026年量产。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耐世特正通过本土化生产与研发,紧贴中国市场需求。
2.6 舍弗勒:多地布局后轮转向
舍弗勒依托电驱动全产业链优势,进一步拓展底盘业务。
新项目:2025年Q1,舍弗勒斯洛伐克工厂为德国车企量产后轮转向系统,覆盖轿车及轻型商用车;
全球扩展:将在欧洲、中国、北美三地为7款车型供货,并在2027年前新增6个车型订单。
舍弗勒凭借跨领域融合优势,加速抢占智能转向赛道。
03
行业趋势:国产替代与国际化双轮驱动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汽车底盘市场呈现出以下趋势:
国产替代提速:伯特利、比博斯特、恒隆等国内企业在制动与转向领域快速突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国际化布局深化:耐世特、采埃孚、舍弗勒加快在中国的本土化,国内企业则频频获得海外定点项目。
技术创新加速: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后轮转向、EMB等新一代产品成为订单主流,行业正从“机械化”迈向“电子化+软件定义”。
04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底盘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从追赶者走向引领者。
随着订单不断落地,国产替代与国际化双轮驱动将重塑行业格局。未来几年,国内企业有望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甚至在部分细分领域实现超越。汽车底盘行业正在迎来一片“蓝海”,而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