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5度的清晨,老张对着新能源车的隐藏式门把手直跺脚。钥匙感应“咔哒”响了,可冻住的把手纹丝不动,他哈着白气用指甲抠,最后只能回家端温水浇——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
新能源车的“智能”,有时藏着让人抓狂的坑。
半幅方向盘看着像赛车,可小区挪车时,一把方向打过去,手却抓了个空。旁边老太太吓得直拍车盖,老张满头汗:“这破玩意还不如拖拉机的圆盘子好用!”
全触屏更别提了。高速上想调空调,眼睛离开路面找图标,等拖完滑块,车子已经冲过半个桥。“以前拧一下的事,现在像拆炸弹。”他拍着中控台骂,屏幕反光晃得人眼晕。
夏天的全景天幕成了“桑拿房”。防晒帘薄得像纱,头顶晒得头皮发麻,空调开到最大,后背还是黏糊糊的。“看星星?我现在只想戴安全帽开车!”
电子后视镜更悬。暴雨天摄像头糊了泥,屏幕上一片白,变道时差点撞上货车。“玻璃镜子再差也能瞅个大概,这玩意跟瞎了似的!”
最要命的是单踏板模式。开惯了松油门就减速,换朋友的燃油车时,突发状况下脚居然僵在油门上——“那一秒,我以为要交代了。”
车企总说“未来趋势”,可车主想要的,不过是冬天能顺利开门、开车时能盲调空调、下雨能看清后视镜。这些最基本的安全和方便,怎么就成了“过时”的东西?
新能源车“炫技”设计坑人,6大槽点曝光
0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