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纯电宿营车上市了!26.99万元、大6座、升顶设计、能下地库还能住人——远程X-VAN一出来,我就盯着它看了半天。这哪是辆轻客?分明是给都市打工人和露营家庭量身定制的“移动生活舱”。更关键的是,它还上了绿牌,免购置税,460公里续航+3.3千瓦外放电,这意味着你不仅能通勤,还能在山野间给咖啡机、投影仪甚至小火锅供电。最让我意外的是,它居然能进地库,车高仅2.14米,却靠一个斜升顶解决了“住人”的刚需。这背后的设计逻辑,值得好好掰扯。
外观:低顶+升顶,是妥协,更是智慧
远程X-VAN的尺寸是5018×1980×2140mm,这个高度,刚好卡在多数地下车库2.2米限高之下,通勤毫无压力。但它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低矮轻客”,而是通过一个斜向升顶结构,在停车后把顶部撑起来,形成一个可容纳两人的睡眠空间。这种设计,我见过不少房车玩改装,但原厂就敢这么干的,X-VAN算是头一份。
为什么是斜升顶?我琢磨了一下:垂直升顶虽然空间大,但风阻高、重心不稳,且地库进不去;而完全平顶又牺牲了内部高度。远程这招“斜坡式”升顶,既保留了低风阻的外观线条,又在展开后提供了足够的头部空间,还顺带做了空气动力学优化——风从车顶斜面滑过,比直愣愣撞上去更省电。这不仅是工程选择,更是对城市与野外双重场景的深刻理解。
车尾的上掀门设计也耐人寻味。它没有硬塞一个固定卫生间(那样会挤占乘坐空间),而是留出一个开放接口,可以外接淋浴帐篷。想想看,你在湖边停车,掀开车尾门,挂上防水帘,接上水泵,一个临时“浴室”就搞定了。既灵活又不浪费空间,这才是真正的“轻量化生活”。
内饰:不像房车,更像MPV,但比GL8会“玩”
坐进X-VAN,我第一反应是:这真是宿营车? 完全没有那种“床+柜子+桌子”的拼凑感。它走的是乘用车路线,2+2+2的六座布局,第二排是带通风、加热、按摩的独立航空座椅——这配置,别克GL8陆尊都得点头称是。
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个电动移动岛台。主副驾座椅能180度旋转,岛台前后滑动,餐桌一展开,瞬间变成一个围坐空间。一家人露营时,爸妈在前排,孩子在中间,爷爷奶奶在后排,围成一圈吃饭、打牌、看投影,这才是“家”的感觉。
而且,这车的座椅布局不是为“睡人”而牺牲“坐人”,而是真正兼顾通勤与露营。平时拉客户,是体面的电动商务车;周末出游,秒变移动客厅。这种“多场景化”思维,比那些一上来就铺大床的房车聪明多了。
不过,目前实拍图里没看到L2级辅助驾驶的具体配置,比如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这些。智能化这块,暂无相关数据,希望后续官方能补全。毕竟460公里续航跑长途,有个定速巡航能省不少劲。
三电系统:83度电+460公里,够用吗?
X-VAN用的是83kWh的磷酸铁锂电池包,CLTC续航460公里。这个数字看着不错,但咱们得理性看待。CLTC是实验室工况,实际开起来,尤其在冬季或开空调的情况下,打个8折是常态。也就是说,冬天可能也就350公里左右的实际续航。
但别急着唱衰。我们来算笔账:如果你在城市通勤,单程30公里,一周充一次电足够了。周末去郊外露营,150公里内的目的地,来回绰绰有余。再加上它支持3.3千瓦V2L外放电,相当于一个“移动充电宝”,能带动电水壶、电饭煲、投影仪,甚至给其他电动车应急充电。
它的电机是前置前驱,最大功率170kW,这动力拉这台轻客绰绰有余。前双横臂+后扭力梁的悬挂组合,属于轻客里的主流配置。前双横臂能更好过滤路面颠簸,后扭力梁则更耐用、载重强。虽然不如全独立悬挂那么“高级”,但考虑到它要兼顾商用和家用,这个调校是务实的选择。
不过,冬季续航衰减问题确实存在,尤其是北方车友得心里有数。磷酸铁锂电池低温性能本就偏弱,建议冬季出行前充满电,尽量避免在零下环境长时间停放。好在它上的是绿牌,充电成本远低于油车,哪怕多充几次,总花费也比加油便宜。
用户视角:谁会买这台车?
我特意翻了几个预定车主的留言。一位杭州的用户说:“我做文创产品,平时要接送客户,周末带家人露营。GL8油费太高,房车又进不了小区。X-VAN正好卡在中间,既能体面商用,又能野趣生活。”
另一位北京的宝妈表示:“第二排座椅带按摩,孩子坐长途不闹腾。升顶后他能在上面爬来爬去,像个小阁楼,比在GL8里憋着强多了。”
这些反馈让我意识到:X-VAN的真正对手,可能不是传统房车,而是像GL8、传祺M8这样的高端MPV。它用电动化+多功能设计,打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
横向对比:X-VAN vs GL8 vs 纯电轻客
维度 远程X-VAN 别克GL8 陆上公务舱 福特全顺PHEV
动力形式 纯电动 燃油(2.0T) 插电混动
续航/油耗 460km(CLTC) 9-10L/100km 纯电约50km
座椅布局 2+2+2 大六座 2+2+3 2+2+3
外放电 支持3.3kW V2L 不支持 部分支持
能否升顶住人 ✅ 原厂升顶 ❌ ❌
是否绿牌 ✅ 免购置税 ❌ 部分城市
使用场景 商用+家用+露营 商务接待+家庭出行 商用为主
从表上看,X-VAN在使用场景的丰富性上完胜。GL8舒适但油费高,且无法露营;全顺PHEV有电动但纯电里程短,也不支持升顶。X-VAN用电动化降低了使用成本,用升顶拓展了生活半径,它不是替代GL8,而是重新定义了“多功能车”。
未来展望:电动宿营车会是下一个风口吗?
我觉得会。随着露营文化普及和新能源基建完善,“可通勤的房车” 这个品类会越来越受欢迎。X-VAN的出现,说明车企已经开始从“功能堆砌”转向“场景融合”。未来的宿营车,可能不再需要庞大的车身和复杂的改装,而是像X-VAN这样,小巧、智能、多能。
但挑战也不小。比如,如何提升冬季续航?如何优化外放电效率?如何加入更多智能化功能? 这些都是接下来的技术突破口。我期待看到X-VAN后续版本加入热泵空调、更大容量电池,甚至太阳能车顶。
最后聊聊价格:26.99万,贵吗?
这个价格一出,评论区炸了。有人说“比五菱宏光贵多了”,也有人说“比奔驰房车便宜一半,值了”。
我的看法是:它不便宜,但也不算贵。比起动辄40万+的高端房车,它门槛低;比起普通轻客,它多了升顶、豪华内饰和外放电。它卖的不是车,而是一种“城市与自然之间自由切换”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一年只露营一次,那真没必要。但如果你经常短途出行、接送客户、带娃郊游,这台车能帮你省下油费、省下租车钱、省下露营装备的搬运成本。长期看,未必不划算。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X-VAN这台车怎么样?
你会为了“能住人的通勤车”多花几万块吗?
或者你觉得它还缺什么功能?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几个问题,下次拍个视频专门解答。
顺便说个花絮:我在查资料时发现,这车4月份就申报了,拖了4个月才上市。我猜,远程可能是在等电池成本下降,或者优化升顶结构的密封性。有时候,慢一点,反而是对用户负责。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