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口限制严厉,中国汽车依旧难以提速

报道说,电动车对芯片的需求比燃油车多了好几倍,一辆智能电动车需要上千颗芯片,基本靠进口来搞定。恩智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这些外国企业把持着市场。功率半导体的国产化水平也只有15%,计算芯片的国产化更低。从2022年10月开始,美国对中国实施的管控措施在2023年10月又进行了调整,到了2024年4月进一步收紧,五月份还取消了英特尔和高通的部分出口授权,直接卡得中国车企过不去。

美国出口限制严厉,中国汽车依旧难以提速-有驾

2021年那次全球芯片紧缺,让中国的汽车产量少了200万辆,暴露出依赖进口的不足之处。比亚迪这些公司也动手研发功率芯片,地平线和黑芝麻智能也推出了智能驾驶芯片,到了2023年,装机量增长不少,但整体市场份额还是不太高。

供应链这事儿真挺繁琐的,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每个环节都挺复杂,国外的专利和技术标准还在那儿设卡,本土芯片得过得了兼容性和可靠性这关。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继续猛涨,达到586万辆,比去年多了19%,而日本这边则跌到421万辆。新能源车出口也超过了150万辆,俄罗斯买走了100多万辆,墨西哥也进口了50万辆。

欧盟那边开始查反补贴,税率从10%涨到38%,不少车企纷纷转战东南亚和拉丁美洲,比亚迪在泰国和巴西都建厂,年产能一共达到30万辆左右。吉利则通过沃尔沃的渠道把车销向欧洲市场,现在全球电动车的渗透率已经到15%,中国产的车价格便宜,占了不少市场份额。出口额超过1500亿美元,其中新能源车占了大头,贡献了40%的份额。

美国出口限制严厉,中国汽车依旧难以提速-有驾

那篇日媒文章挺直白的,直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电池方面占优势,不过芯片方面卡住了,速度就跟不上。其实,电动车确实得靠芯片来管理电池、电机控制,还有传感器的各种数据,涉及的环节挺多。国外企业比如恩智浦,专注于车辆控制系统,英飞凌则在功率器件方面发力,而意法半导体主要负责存储和传感器的芯片。

这些年,美国的管制越发严格,到了2024年12月,还增加了对HBM和EDA工具的限制,接着,2025年1月又把16nm以下芯片的限制给加上了。这样一来,车企的采购渠道变得狭窄,供应链中断的风险也大了不少。2024年上半年,欧盟关税开始生效,中国的车企也在转变策略,比如上汽在印度和合资企业合作,出口了10万辆;长城则在南非组装,意在开拓非洲市场。

美国出口限制严厉,中国汽车依旧难以提速-有驾

全球电动车的销量突破了2000万辆,其中中国贡献了将近900万辆,情况真不错。这几年出口的布局也在变,乘用车,特别是SUV和轿车,占了很大比例,而商用车的份额有所减少。10月,美国又加强了管制,尤其是对AI芯片这块,英特尔和高通的许可被取消了。于是,车企开始转向本土的供应商,像地平线的芯片,装车已经超过50万套了。

到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了429.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3.7%。8月份单月出口61.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达到35%。俄罗斯市场出口达150万辆,澳大利亚和沙特则各出口了20万辆。根据海关数据显示,总出口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欧盟方面的调查正式展开,不过车企的本地化布局有所缓解,比亚迪在匈牙利的工厂年产能达到15万辆。

美国出口限制严厉,中国汽车依旧难以提速-有驾

目前,全球的渗透率达到了20%,而中国市场则占据了40%的份额。日本媒体报道的影响依然存在,业内人士指出,芯片是出口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上海车展2025年期间,新能源车型成为重点展示内容,特别强调芯片的本土化生产。中芯国际正扩大汽车级芯片产能,比亚迪半导体专注于功率器件的制造,而芯驰科技则提供处理器方面的解决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4年5月提出,国产芯片的采购比例要达到20%到25%。与此同时,上汽和比亚迪都在推全国产化的车型,计划在2026年实现量产。专家表示,要实现如此高比例的国产芯片,可能至少得持续10年以上,因为涉及的芯片类型多达百余种,技术更新速度也相对缓慢。到2025年,智能座舱芯片的使用率明显提高,但自动驾驶技术依然主要依赖进口。在合作方面,标准制定已超过20项,以避免资源分散、推动行业整合。

美国出口限制严厉,中国汽车依旧难以提速-有驾

说实在的,日媒这番话一针见血啊,中国汽车出口甩了日本一大截,可芯片还得靠进口。要是美国限制得紧点儿,小心还得憋着忍着找办法应对。到2023年,中国的汽车出口首次超越日本,大家都沸腾了,协会的数据铁定没跑。日媒先夸电动车贡献大,到了2024年出口又飙升,新能源带来的拉动作用明显,市场范围从俄罗斯到墨西哥,车企纷纷在海外建厂,就是为了躲避关税。

欧盟那边关税闹腾,车企们倒也不怎么慌,纷纷转战东南亚和拉美市场,增长速度挺快的。说到全球电动车大热,咱中国的价格实惠,市场份额稳稳地占了大半,但芯片问题那就卡住啦,国产芯片用得少,管制还在升级,供应链也不那么稳定。车企们动作不断,有的搞自主研发,有的合作引进,但复杂的产业链不是一天两天能搭起来的。未来几年,出口还得靠国产芯片撑着,不然总觉得会出点啥岔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