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台——这不是一个轻飘飘的数字,而是腾势D9在新能源MPV市场上交出的答卷。全球唯一达成这项成就的MPV,腾势D9不仅连续两年登顶中国市场销量冠军,还跻身豪华车的国际舞台,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亮眼名片。但,一辆车如何成为高净值人群的宠儿?“中国制造”这一次是否真正触碰到了全球汽车市场的天花板?让我们一层层拨云见日。
腾势D9的成功到底有多炫目?让我们先从一组数据说起——连任两年“中国MPV市场三冠王”,全市场年度销量、保值率、用户满意度均位列榜首,直接搅动了传统合资品牌二十多年稳如泰山的格局。一位经济学家这样评价,“腾势的问世意义,堪比中国电动车的崛起。”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一场辉煌胜利,但如果换个视角,你会发现事情并不简单。有人认为,诸如香港行政官员、商界领袖甚至明星的青睐,背后也许不只是车的性能问题,更有可能是品牌溢价与圈层效应的产物。数据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深意?我们马上揭晓。
要理解腾势D9的一鸣惊人,就得从它的“出身”讲起。这辆新能源MPV是比亚迪与奔驰合作的产物,结合了中国新能源技术与德国的豪华制造工艺。“亲民的电动车”和“高端汽车”看似两条平行线,但腾势D9却精准抓住了用户诉求的“黄金交集点”。四款新增车型中,双拼色车身、高科技配置、1200公里的综合续航,全是对消费者痛点的“精准打击”。
而且腾势D9不仅仅把眼光放在中国。看看它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连续数月豪华MPV销量榜首,泰国年度汽车大奖的最具价值MPV,印尼的年度最佳汽车奖。这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只要产品硬核,走到哪里都能火。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辆车不仅外观豪华,更以其细致入微的功能设计博得了好评。有人评价它“第二排不输私人飞机”,还有人说相比起传统内燃机车,它的环保性能让人愿意掏腰包。但这么“完美”的产品,真的就是没有短板吗?或者说,这种高端配置是否增加了不少隐形成本?
一个销量冠军是否能代表绝对的市场成功?我们先来看国内消费者的担忧:有用户反映,30万元以上的售价虽然相较同级车型有竞争力,但仍然让许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新能源的充电桩布局问题并未彻底解决,1200公里的续航固然诱人,但在长途行驶中的便利性仍然值得商榷。
更重要的是,当下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气势汹汹的新能源MPV竞品出现。像理想L9、岚图梦想家等新锐品牌也开始虎视眈眈。这些车型同样在性能上做足文章,硬件与设计比拼将不可避免进入白热化状态。
无论是海外的“年度大奖”,还是本地的用户群体支持,都难掩一个事实:腾势D9的核心定位并不适合“刚需用车”或普通消费者。对多数人来说,一台售价30万人民币甚至更多的车,实在不是能随意买单的“大件”。更有一些声音指出:这类“豪华MPV”的走红,仅仅是因为它踩中了经济头部人群的消费痛点。
时间来到2025年的第一季度末,关于腾势D9最大的讨论突然爆发。你以为它只是中国市场上的一匹“高光黑马”?可能远不止于此。一项新数据浮出水面:腾势D9在新加坡的售价为160.6万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丰田埃尔法。这意味着,这款车在豪华级市场里,首次与国际品牌正面交锋。
让人惊讶的是,这并非空喊口号。古德伍德速度节这种欧洲汽车圈的顶尖盛事上,腾势D9一度成为“宠儿”。而在中东电竞世界杯这一完全非传统汽车市场环境中,腾势D9的热度居然也连连高涨。对于熟悉这项赛事的中国车迷来说,这简直不亚于自家球队打进世界杯。
腾势D9不仅是一辆贴着“卖给国人”的车,而是正在努力挑战国际市场的“价格天花板”。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天花板”这个词?因为过去几十年,中国制造的车很少能在欧洲、新加坡这样的地区突破品牌壁垒。可腾势D9偏偏做到了。
看似一片向好的腾势D9,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如果仔细审视,其实问题从未消失。首先是售后服务的问题。即便车型和配置对得起售价,但海外用户经常吐槽充电桩布局极其不完善。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用新能源车简直是场耐心大考验。你在高速公路上遇到“充电一小时,排队两小时”的场景,是不是会立刻对车放弃期待?
新能源车电池成本高昂,一旦维修费用同样居高不下,这也让“保值率高”的宣传语有些打折扣。在一些已经拥有埃尔法或奔驰V级车的用户中国新能源MPV确实是声量大、性能强,但最终是否能在五到十年的大周期里保持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更复杂的是,对于部分国际买家来说,“中国制造”和“豪华车”这两个概念此前并未完全重合。尽管市场反应热烈,但毫无疑问,想真正融入全球高端汽车圈子,腾势D9依然需要迈过一座座无形的藩篱。更别提那些已扎根多年的国际巨头,岂会轻易拱手相让?
表面看上去,腾势D9简直就是一个市场传奇。它靠着新能源技术与高端配置,搭建起一个国产车剑指国际豪车市场的范例。但细究之下,也留下一连串问号:面对国内外竞品的围追堵截,腾势D9能否一直保持高价与热销的平衡点?它能否彻底打破外国用户对“中国产品只是廉价替代品”的固化认知?
也许腾势D9的最大魅力是,它鼓舞了国产汽车品牌,未必只为眼前的盈利,更像是一种向全球证明实力的“试验”。但无论如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腾势能否跑赢时间,仍然需要我们保持期待和观察。
一辆中国新能源MPV赢得了明星、精英和国际用户的心,但问题是:高端市场的“看客”能否变成忠实用户?对普通人而言,“腾势”会不会只是遥不可及的梦?你怎么看呢?
全部评论 (0)